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高層動態 » 正文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

發布時間:2009年8月28日 來源:人民網

....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關于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的報告》。會議充分肯定國務院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顯著成效,同意報告提出的今后工作安排。

  會議認為,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特別是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中的經濟活動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人為因素。氣候變化是環境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的要求,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為此,特作決議如下。

  一、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機遇和挑戰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人類生存和各國發展。長期以來,我國十分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1992年6月我國政府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同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準。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和修訂了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森林法、草原法等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法律。200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了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我國政府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明確了應對氣候變化基本原則、具體目標、重點領域、政策措施和步驟,完善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機制,實施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正處于工業化、現代化的過程中,既要通過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維護其生存權、發展權,又要切實解決長期存在的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既是順應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和歷史機遇。必須以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精神,進一步增強應對氣候變化意識,根據自身能力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在新的內外環境和條件下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應對氣候變化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應對氣候變化涉及許多領域,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保障經濟發展為核心,以科學技術進步為支撐,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統籌國內與國際、當前與長遠、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其他相關政策相結合,協調推進各項建設;堅持減緩與適應并重,強化節能、提高能效和優化能源結構;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增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堅持通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促進節能減排,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采取切實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要強化節能減排,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改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鼓勵和支持使用潔凈煤技術,積極科學地發展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推進核電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后產能和產品,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實施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增強碳匯能力。繼續推進植樹造林,積極發展碳匯林業,增強森林碳匯功能。采取保護性耕作、草原生態建設等措施,增加農田和草地碳匯。

  要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加強對各類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監測、預警、預報,科學防范和應對極端天氣與氣候災害及其衍生災害。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強化水資源管理,加大綜合節水等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加強海洋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監測和保護,提高沿海地區抵御海洋災害的能力。

  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大宏觀管理、政策引導、組織協調和投入力度,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研究,增強科學判斷能力。加快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重大技術特別是節能和提高能效、潔凈煤、可再生能源、核能及相關低碳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探索發展碳捕獲及其封存、利用技術,注重相關領域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要立足國情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這是促進節能減排、解決我國資源能源環境問題的內在要求,也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創造我國未來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舉措。研究制定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政策措施,加大綠色投資,倡導綠色消費,促進綠色增長。要緊緊抓住當今世界開始重視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加快發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產業,建設低碳型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汽車、軌道交通,創造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發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轉型,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不竭動力。

  要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長期任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要求。綜合運用經濟、科技、法律、行政等手段,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各級政府預算要做出相應安排,加大支持力度。不斷完善產業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投資政策,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形成有利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導向和體制機制。

2頁 當前為第 1[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