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生物處理是以廢水中所含污染物作為營養源,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污染物被降解、廢水得以凈化。顯然,如果廢水中的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生物處理是無效的。如果廢水中的污染物可被微生物降解,則在設計狀態下廢水可獲得良好的處理效果。但是當廢水中突然進入有毒物質,超過微生物的忍受限度時,將會對微生物產生抑制或毒害作用,使系統的運行遭到嚴重破壞。因此對廢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判斷廢水能否采用生物處理是設計廢水生物處理工程的前提。
所謂廢水可生化性實質是指廢水中所含的污染物通過微生物生命活動來改變污染物的化學結構,從而改變污染物的化學和物理性能所能達到的程度。研究污染物可生化性的目的在于了解污染物質的分子結構能否在生物作用下分解到環境所允許的結構形態,以及是否有足夠快的分解速度。所以對廢水進行可生化性研究只研究可否采用生物處理,并不研究分解成什么產物,即使有機污染物被生物污泥吸附而去除也是可以的。因為在停留時間較短的處理設備中,某些物質來不及被分解。允許其隨污泥進入消化池逐步分解事實上,生物處理并不要求將有機物全部分解成CO2、H2O和硝酸鹽等,而只要求將水中污染物去除到環境所允許的程度。
美國安諾實驗室研發生產的BOD壓差測定儀,單元式組合設計,采用無汞壓力探頭,樣品無需稀釋,不需復雜計算,直接讀取BOD值。
本文由影諾儀器(上海)有限公司整理發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