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條”前面花的錢不能白花 土壤監測或成第一塊市場蛋糕
發布時間:2016-6-13 來源:千篇一綠
環保部正在牽頭制定土壤污染詳查方案,之后要會同農業、國土等部門商議,甚至包括衛生部門,因為“還包括人體健康的數據”。檢測會面向社會第三方,可能以清單的方式,列出達到評估要求的機構,讓各個地方自行選擇。....
環保部正在牽頭制定土壤污染詳查方案,之后要會同農業、國土等部門商議,甚至包括衛生部門,因為“還包括人體健康的數據”。
檢測會面向社會第三方,可能以清單的方式,列出達到評估要求的機構,讓各個地方自行選擇。
“我深耕行業12年,終于等來了一個風口。”
2016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上海市實樸檢測技術服務公司總經理楊進在新實驗室里說,這個新實驗室耗資千萬,還正在緊張裝修。他的老實驗室還留存著靖江侯河村養豬場地下的樣品。兩個月前,受常州外國語學校的家長們委托,實驗室還出示了一份土壤、地下水和室內空氣的檢驗檢測報告。
與楊進公司類似的企業,極可能將迎來真正的“風口”。在5月最后一天頒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中,第一條便提到“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具有土壤檢測與監測能力的企業,無疑將分到第一塊大蛋糕。
2004年離開體制進入土壤監測領域,2020年退休。楊進的職業軌跡與中國土壤防治管理歷程一致:2004年北京宋家莊地鐵站工人中毒,土壤防治首次受到關注;2020年是“土十條”第一個目標時間點,彼時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有望得到初步遏制。
“土十條”是和“氣十條”“水十條”并列的環境治理“三大戰役”。“土十條”首要任務正是楊進從事12年的土壤環境監測工作: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
“前面花的錢不能白花”
和長期遇冷的土壤污染防治一樣,“土十條”顯然不如氣和水那么受關注。
“氣十條”頒布前,山東省就率先發布了地方行動計劃,北京、河北也早已制定好地方行動計劃,“氣十條”甫一發布,旋即推出。然而,“土十條”發布一個星期后,居然還有不少業內專家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沒有讀過文件。
“土十條”要求在2018、2020年底兩個大限內,分別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的詳查。詳查怎么開展,哪些地方已有積累,多位專家表示并不知曉。“每個省都會有一些內部掌握的資料,但數據不公開,我們也不知道誰做得好。”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堯一駿說。
“這將是又一次重大的全國性土壤環境基礎性調查,在世界上也不多見。”參與“土十條”編制的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
關于詳查的程度,坊間已有多個版本,有的說是此前調查工作量的20倍,有的是說點位要增加到20萬個。南方周末記者致電環保部土司土處,未得到明確回復。
中國環科院土壤污染與控制研究室主任谷慶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環保部正在牽頭制定詳查的方案,之后要會同農業、國土等部門商議,甚至包括衛生部門,因為“還包括人體健康的數據”。
我國土壤污染的家底并非完全不清。早在國家“六五”和“七五”期間,全國土壤環境背景值研究就已經展開。當時設立的監測點位至今有的仍在使用,只是因為城市發展過快,曾經旨在了解未受人類社會行為干擾的點位大多已被高樓大廈覆蓋。比如在北京,40個背景點如今只剩下了10個。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