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對水污染進行大規模的治理,2017年是污
水處理廠提標、黑臭水體治理、污水管網建設考核年,2015年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部分重要目標要求在2017年底實現。“水十條”要求,2017年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基本完成達標改造;省級城市污水全收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建成統一的水環境監測網。
1、水污染現狀分析
我國擁有很多的江河湖海,隨著經濟的發展,它們整體污染情況比較嚴重,而且重度污染地區范圍在不斷擴大,直接影響到周圍居民的日常飲水安全,大約90%的湖泊出現了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影響到生態平衡;其次,隨著水污染情況的日趨嚴重,我國城鄉飲水安全問題受到威脅,2015年之前,全國范圍內已經有超過50%的城鎮飲用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接近40%的水源已經無法使用,給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最后,我國東部海域污染也十分嚴重,各種工業廢物和放射性物質都直接被倒入海中,造成了嚴重的近海污染,造成海洋資源的日益減少。
在2015年之前,我國水體污染日益嚴重,環保部門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十大水系、62個主要湖泊分別有31%和39%的淡水水質達不到飲用水要求,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生產和生活。2015年我國廢水排放量達到頂峰,為7353226.83萬噸,其中除了70%的工業廢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經處理排放外,其余的污水都沒經過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以至于水質的嚴重惡化,污水中重金屬、砷、氰化物、揮發酚等物質含量都逐漸上升,全國9.5萬公里河川,有1.9萬公里受到污染,0.5萬公里受到嚴重污染,清江變濁,濁水變臭,魚蝦絕跡,令人觸目驚心。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水系污染嚴重,86%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體污染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2015年,我國出臺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經過2016年到2017年嚴格的環境保護治理行動,我國的廢水排放總量下降至6996609.97萬噸。同時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在2016年下降了一半。目前穩定在1000萬噸左右。水體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2017年我國廢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到1021.97萬噸。
2010-2017年我國廢水排放量走勢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0-2017年我國廢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走勢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2、治理廢水投資情況
從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對水污染進行大規模的治理,2017年是污水處理廠提標、黑臭水體治理、污水管網建設考核年,2015年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部分重要目標要求在2017年底實現。
“水十條”要求,2017年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基本完成達標改造;省級城市污水全收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建成統一的水環境監測網。
2016年12月,環保部、財政部聯合出臺《全國農村環境整治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累計達到全國建制村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整治過的7.8萬個建制村的農村環保設施長期穩定運行。2017年,我國的治理廢水項目完成投資763760萬元。
我國的治理廢水項目完成投資走勢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3、水質污染防治設備情況
污水處理設備主要表現出兩個特點:1、產品種類繁多,造成市場高度分割;2、競爭較激烈,利潤率相對較低。污水處理設備市場涉及種類繁多的設備類型,包括管道、
閥門、污泥處理、消毒、膜、儀表等幾大門類,以及上千種具體設備。
由于行業發展潛力巨大,眾多國外大型水處理公司紛紛進入中國。跨國公司憑借其資本和技術方面的優勢,介入我國水處理市場,從而加大了行業的競爭力度。另外,國內中小污水處理企業魚目混雜,導致競標時的技術方案和價格差異較大,容易引發低價競爭。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水處理設備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近幾年,我國水質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快速增長,從2010年的2.75萬臺增長到2017年的31.78萬臺,增長了11.6倍。如下圖所示:
2010-2017年全國水質污染防治設備產量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智研咨詢整理
2017年我國水處理設備行業產值達到982.3億元,其中污水處理設備產值為744.1億元,原水處理設備產值為238.2億元。
2011-2017年我國水處理設備產值規模走勢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1-2017年我國水處理設備細分產業產值規模走勢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4、未來中國水處理設備市場前景巨大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水十條”的推出以及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制定、“河長制”的逐漸推行和國家
節能減排政策的進一步推進,為水處理行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水污染治理要求迫切,污水處理與污水資源化市場巨大,我國水污染治理水平還較為落后,治理任務仍相當艱巨,加快水污染治理的要求依然十分迫切。國務院印發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預計國家將投入2萬億,帶動近5萬億資金來進行水污染治理。另外,我國開始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北方的資源性缺水與南方的水質性缺水推動了我國對高品質再生水的剛性需求,推動了膜技術的多區域大規模應用,帶動了水處理設備行業的發展。據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規劃院、國家信息中心的分析預測,在處理水平正常提高的情況下,“十三五”期間我國廢水治理投入(含治理投資和運行費用)合計將達到13,922億元,其中用于工業和城鎮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資將達到4,590億元。未來十年,用于水污染治理的投資仍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水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空間巨大。另外,國家將自來水標準由35項提高到106項,在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國發〔2013〕36號)中明確要加快污水和
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并優先升級改造落后設施,確保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國家新的環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類標準。在此背景下,中國未來的水處理設備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預計到2025年,中國水質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將達到68.45萬臺。
2019-2025年中國水質污染防治設備產量預測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