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積極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來簡單了解下建筑行業未來發展情況。建筑行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積極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
建筑行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積極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來簡單了解下建筑行業未來發展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帶動下,建筑業經歷了黃金時代,到今天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吸納了超過5000萬的從業人員。建筑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過去幾十年的高速發展里并沒有暴露出自身的弱點,但當面臨人口紅利消失、外部環境調整等因素時,建筑業的轉型便迫在眉睫。
房地產黃金發展的幾十年,各大城市涌現出了一大批的地標性建筑物,追求城市最高、城市唯一等。彼時的行業整體發展屬于上升期,很多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但進入新時代后,“房住不炒”成為底線要求,傳統依賴投資驅動的模式已經轉換為消費驅動為主。諸多地產公司暴雷,流動性成為所有建筑企業要重點關注的經濟指標,房建投資的趨勢進一步放緩,但在存量市場上的比重依然不容忽視。
據雙贏報告網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的公投市場上,房建和市政項目招標量接近60%,房建最多,占比35.86%。盡管如此,但應該看到行業產品結構的轉型正在加速,市政、公路、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業務和水利水電、城市更新、生態環保為代表的新業態正成為頭部建筑企業追求的方向。傳統以房建業務為主的建筑企業正在進入基礎設施領域繼續奮戰。據雙贏報告網數據調研顯示中國建筑2021上半年新簽合同額1.83萬億,基建業務占比20.6%,同比增長50.5%。房建業務占比63.3%。從中建的發展應該可以看出,盡管房建業務依然占據整體業務的半壁江山,但基建業務正在迅猛發展,引擎作用更為明顯。
從政策環境影響上看,2021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攻擊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簡單來說就是經濟發展擺脫了此前高速發展的慣性,進入了內生型的質量發展階段,增量市場轉換為存量市場,反映到企業層面就是未來發展要更精益,合同額不再是首要選項,營收、利潤以及經營性現金流等高質量發展指標成了企業經營的一個導向。
且當前社會信息化發展迅速,信息技術也將影響到建筑業的發展。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等為基礎的智慧工地將為建筑行業帶來新一輪的改革,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手段,將新興技術植入于建筑工程施工、機械設備使用、施工人員穿戴等個物體中,并將這些物體相關聯,產生海量的數據形成物聯網,并通過互聯網進行整合,實現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的有效管理,這對于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管理有著重要意義。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建筑行業未來發展的簡單分析了,如需了解更多建筑行業相關資訊可點擊本文鏈接進行查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