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廣東佛山400多人自發聚集,戴口罩巡游,反對建造發電廠污泥焚燒項目,并高呼“保衛家園、反對污染”等口號。一路上,全副武裝的警員在隊伍兩側維持秩序。南海區承諾將繼續協商,絕不會以市民的健康作為代價。(廣州日報1月25日報道)
按說,建造發電廠污泥焚燒項目是重大的廢物綜合利用項目,涉及到本地區經濟與民生等諸多領域,在論證和確定這一項目時應全程公開,采取最開放、最便捷、最及時的方式吸納民眾參與其中。而在今年1月,南海區江南發電廠欲建污泥焚燒項目一事經媒體及網絡披露后,引起了南海區西樵鎮和高明區兩地市民的強烈反對。期間,不少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向有關部門和單位反映意見、提出質疑,同時要求該項目停止申報。而在媒體調查中,因為該項目環評報告未征集高明區意見,也遭到了該區的質疑。也就是說,南海區與高明區在建設發電廠污泥焚燒項目上意見不一,已“神仙打架”,兩家毗鄰的政府先掐上了。“斗地主”游戲有一規則“情況不明,對子先行”,作為高明區的市民怎能不對此充滿憂慮?怎能不自發采取“口罩巡游”行動,以此引起各方關注,給兩家政府以及上一級主管部門施加壓力?
就目前來看,高明區要比南海區稍勝一籌。此前高明區區長透露,已致函南海區政府,希望南海區政府尊重高明意見,“如果該項目環評不合格,高明區將堅決反對該項目的上馬。”相比之下,南海區就顯得被動了,發函回應承諾“審批時將會依法依程序與高明區進行協商,若協商未能達成共識,將報市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審定。”1月22日晚,高明區政府網絡發言人在“致廣大市民、網民的一封信”中,除了告知民眾南海區的回應內容外還強調,對污染項目,高明區政府態度向來是堅決反對的,絕不會以高明的未來和廣大市民的健康作為代價。兩家政府間的博弈透出兩大訊息,一喜一憂:喜的是高明區積極主動代表民意與南海區交涉,當仁不讓,這對安撫民眾情緒大有裨益;憂的是除了掐架,兩家政府在信息公開以及與民眾保持常態化溝通方面都沒有任何新的動作,這實在是一大遺憾。
根據環保部《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公開范圍第八項的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受理情況,受理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結果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結果,其他環境保護行政許可的項目、依據、條件、程序和結果,都應由環保部門主動公開。既然建造發電廠污泥焚燒項目廣為公眾關注,與項目相關信息的公開,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越細越好,越準越好。作為主張項目的南海區政府與相鄰的高明區政府都不能只顧針尖對麥芒,各執一詞,將公眾冷落在一旁上,等生米煮成熟飯后再例行公事地公布信息。特別是南海區政府應從項目論證和環評開始,每一步都通過媒體或政府網站等平臺將階段性進展公布于眾,高明區政府應積極關注這一項目的進展,并督促南海區政府及時準確公開信息。不僅如此,南海區政府還應主動委托高明區政府在項目的論證過程中,通過召開聽證會、座談會等方式征集相鄰行政區域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必要時建立常態化的交流溝通機構和機制,始終保持與相關利益者特別是相鄰行政區域民眾的交流與溝通,廣納民意,匯集民智,了解輿情,回應質疑。
更重要的是,對發電廠污泥焚燒項目的環境影響,不是靠政府官員來口頭承諾,而是要拿出評估報告、資金投入安排以及“三同時”實施方案等科學翔實的數據出來說話。如果利益相關的民眾特別是相鄰行政區域內可能受項目影響的民眾對項目全程享有知情權和參與權,兩地政府都采取多種舉措讓民眾的環境訴求得到充分表達,并提供一切可能使項目的論證環評及其之后的建設投產過程一直在民眾的監督視野之內,他們還有必要搞“戴口罩巡游活動”嗎?“口罩巡游”折射出民眾對信息不對稱、環境權得不到應有呵護的多重焦慮,如果政府有關新上項目的信息一直“戴著口罩”,半遮半掩,只能加重這樣的焦慮,聚集更多“民意井噴”。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