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內蒙古風電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的措施,近期人民網、新華網、中電網和內蒙古日報、中國電力報等多家媒體連續報道、轉載,引起各界人士的強烈反響。本文就近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做了系統的分析,期望進一步推動綠色清潔能源風電事業的科學、健康、順利的發展。
熱點一:蒙西通道建設速度
全社會關注。2009年冬季受寒潮影響,我國多省拉閘限電,鐵路運力緊張,公路每天十幾小時被運煤大車堵塞,煤價上漲,但內蒙古風電、火電大量閑置,卻送不到缺電地區。因此國家電網盡快建設蒙西電網外送通道,是解決內蒙古風電發展、實現全國清潔能源共享的根本出路。
預計到2010年內蒙古電網風電裝機將達650萬千瓦。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電力送出難題,內蒙古電網無論春夏秋冬,都會出現大范圍控制風電出力的情況。
熱點二:節能減排潮流勢不可擋。中國在哥本哈根國際氣候會議上就節能減排向國際社會做出了鄭重表態,胡錦濤總書記春節前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又強調“加快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節能減排、開發風能是時代大潮,勢不可擋。而建設通道是發展的必然、國家的利益,西電東送也是全國的需求,是成功的范例。目前,內蒙古制定的短期、中期、長期風電發展及通道送出規劃已經充分論證,如果能盡快實施,完全可以滿足風電更好更快發展。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外送電量居全國第一。然而,過分依賴煤炭能源的弊端已經顯現,今后必然會持續發展風電,電網積極接納風電是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從長遠發展方面來看,不論未來煤炭、石油等資源如何漲價,但大自然賜予的“西北風”不會出現枯竭,也不可能漲價。風電企業出于對國家科學發展觀、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法的高度信賴,風電投資熱情持續高漲。
熱點三:借鑒三峽經驗建設內蒙古“風電三峽”。內蒙古高原的風資源是國家的寶貴綠色資源,內蒙古的“風電三峽”是全國人民的“風電三峽”。攜手建設全國人民的“風電三峽”,為民造福,愛護風電這個新生的嬰兒,使其茁壯成長,節能減排、啟動全國的電力市場消納風電,是社會的共同責任。蒙西地區具有建設國家級“風電三峽”基地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人力優勢、環境優勢和大容量接納風電的技術優勢。特別是內蒙古在國內外享有模范民族自治區的美譽,自治區歷屆領導和全區2430萬各族人民共同營造的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社會和諧、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是建設“風電三峽”基地的政治優勢。建立全國電力市場消納風電的機制,“水電三峽”的發展之路完全值得借鑒。十多年前,國家在規劃建設三峽水電站的同時,提前規劃設計送出通道,因此才保證了三峽水電站投產的同時電力的可靠送出。鑒于風電開發規模大、匯集風電的輸變電工程距離長、單位投資大的實際情況,建議:從水電三峽基金切一塊出來,建設“風電三峽”及其外送電通道,或采用國家對農網改造和電氣化鐵路建設方面出臺的扶持政策,也為電網出臺風電送出還本付息電價政策。
熱點四:蒙西電網的責任、壓力和貢獻。由于蒙西電網送出通道不暢,一方面風電在供暖期夜夜棄風,風電企業的投資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火電機組也因為風電調峰和限電效益不高,實在可惜。盡管內蒙古電力公司已竭盡全力大容量接納風電,但問題靠自身無法解決。由于蒙西東送華北送出通道建設滯后,風電夜夜棄風,風電企業的效益受到嚴重影響。國家能源局多次深入現場調查,下發了文件,要求國網增加蒙西電網后夜東送潮流。但兩個多月來實際平均送出容量只增加了30萬千瓦左右,后夜蒙西電網風電出力僅能保證50萬千瓦,棄風最高達290萬千瓦。蒙西作為送端電網,因送出受阻而采取大開機方式創造出風電大容量接入的世界領先水平。但是在節能減排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蒙西電網因電力通道滯后,送出受阻。如果風電送出通道問題不解決,我們背負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熱點五:五年內蒙西電網風電裝機可達3000萬千瓦。只要按節能減排的要求解決了風電匯集和外送問題,“十二五”末,內蒙古風電裝機將達到3000萬千瓦。根據內蒙古電網目前接納風電比例超過20%的現實情況,按照全國最高供電負荷的15%保守的測算,2015年全國電網可接納風電容量為1.5億千瓦,年發電量可達3680億千瓦時,可節省原煤約2.8億噸,相當于7.8萬列火車運煤專列的運力。
熱點六:風借火勢,火助風威。作為送端的內蒙古電網,責任是匯集內蒙古這個國家級能源基地的火電、風電大容量外送,支持全國經濟發展。“風火相濟,打捆外送”將是內蒙古能源基地目前乃至今后長期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風電必須借助火電的強力支撐,在火電的深度調峰下實現風電的大比例接入,可謂“風進火退,風退火進;風大火小,風小火大;風借火勢,火助風威”。鑒于輸送技術已非常成熟,內蒙古電網完全可以采取風火打捆向內地、沿海地區負荷中心通過超高壓、特高壓直流通道實現風電跨省跨地區以穩定的潮流輸送。
熱點七:國際風能協會高度評價送端電網大容量接納風電。內蒙古高原的優良風場有7萬平方千米,風能可開發容量為1.5~2.1億千瓦,約占全國陸地風能可開發容量的30%。截至2010年2月,內蒙古電網接入風電容量達450萬千瓦,占電網開機容量的20%,占電網最大發電負荷的25%、占最高供電負荷的29%,占最低供電負荷的36.4%。以上數據說明,內蒙古電網風電接入容量的各項比例等多項指標已經達到了全國乃至世界領先水平。丹麥等國風電容量消納比例比蒙西網大,那是因為其是受端電網,“背靠背”與歐洲聯網,風電發多了上歐洲電網,電不足則由歐洲電網供給,有強大的保證。如果蒙西地區像丹麥、北京、上海、廣州一樣是受端電網,風電消納比例還可以更大。2009年四季度,蒙西電網風電占總供電電量的比重為8.1%。2010年1月為保供熱,風電后夜大量限發,電量仍達到7.7%,世界最高標準為12%。如不棄風,今年蒙西電網風電上網電量可達10%,如解決好送出通道,風電電量一定會超過12%。
熱點八:內蒙古電網風電“專利”來源于體制優勢。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內蒙古電網憑借其特有的體制優勢,為我國節能減排跨入世界前列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在全國電力市場內消納風電提供了重要參考數據;為國家發展新能源提供了大量決策依據;為支持風電及各類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做出了表率。采取大開機的方式大容量接納風電,是內蒙古在外送電力通道受阻的情況下,總結出來的經驗,這個實驗成果已經成為內蒙古電力的專利成果,應盡快在全國推廣。這項專利成果奉獻給國家,全國任何一個省市都可免費享用,這項專利必將成為中國向國際社會兌現節能減排承諾的法寶積極貢獻。
熱點九:內蒙古電網作為地方國有企業,相對獨立存在不應該成為影響送出通道建設的障礙。因為在推進低碳經濟、節能減排、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等方面全世界都已形成共識,無論何種國體、政體和社會體制,在地球的哪個地區都在積極推進低碳經濟、節能減排,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2007年國務院19號文件特別強調,要實現全國跨省、跨地區遠距離進行電能交換;實現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國務院的文件和有關的規劃方案為內蒙古能源基地建設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遺憾的是沒有抓緊實施。通道不暢必然會造成內蒙古多電,特別是造成了已投產的風電大量棄風。
雖然內蒙古風電裝機超過最高供電負荷的29%,內蒙古電網通過優化調度,白天風電都能夠滿負荷運行,但到后夜低谷期,為保證城市居民供熱,風電不得已采取“棄風”的措施。預計后夜棄風達150萬千瓦至290萬千瓦,不僅造成嚴重的風電資源浪費,而且使風電企業發展綠色清潔能源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并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熱點十:風電絕不是垃圾電源。有些業內人士以自己的想象評論風電是垃圾電源是沒有理論和實踐依據的。不利于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的實施,也不利于在全國推廣內蒙古電力大容量接入風電的經驗,違背了可再生能源法,這個觀點應該糾正。事實勝于雄辯,目前風電已成為內蒙古電網的第二大主力電源,將來勢必會成為整個國家的重要電源。
此外,我國風資源豐富地區多在北方煤、水等礦產資源貧瘠、干旱、少雨的貧困地區,在這樣的地區打造風、光能源基地,不僅可以促進邊疆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還可以拉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老、少、邊、貧地區農牧民脫貧致富,對推動生態環境恢復、農牧業產業化、電氣化將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草場灌溉是牧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但因輸電線路長、工程投資大,成為“老大難”問題?,F在內蒙古東西4000多公里、南北200多公里的區域內多達近百處風電場,風電分布極廣,拉近了電源與草場的距離,形成了新時期發展的契機。長遠來看,“風電三峽”還可以為海水淡化提供能源。將海水引上高原加以淡化,淡水澆灌干旱的草場,提取的鹽堿等工業產品為內蒙古在建的資源深加工企業解決了原材料,這將會創造巨大的效益,同時有利于電網接納風電的就地電力平衡。
熱點十一:對風電新能源的發展應給予大力支持。如果以中國在節能減排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標準來衡量,風電發展不是快了,而應該說是還有潛力和差距。當前的問題是送出通道建設速度滯后。蒙西電網外送通道建設不能年復一年地推后,否則對國家利益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是損失。國家能源局批準了內蒙古地區風電基地的規劃,現已建成了66個風電場,還有40個在籌建。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已投產和在建的風電項目,都通過正式的核準程序,大部分是國家特許權招標的項目,是在國家風電匹配比例政策、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法》強力推動下的產物,完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我們應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大力的支持。
我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中承諾“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內蒙古國有企業為了國家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視節能減排為己任,已為兌現中國莊嚴承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竭盡全力支持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我們應當是少說空話、多干實事。在南方不少地區缺電和節能減排、環保壓力如此之大的形勢下,盡快建設輸電大通道,為國家能源需求做貢獻。
可喜的是,國家能源局正在積極采取措施,為了兌現國家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擬大幅度提升各省、市、自治區電網對風電的接納比例。此舉對風電開通外送大通道,全國節能減排十分有利,也可以加快北電南供、西電東送、全國平衡風電的步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