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大理市積極推進農村沼氣池建設,眾多農戶用上了清潔、環保的能源。
3月15日下午5時,記者一行來到大理市銀橋鎮鶴陽村委會鶴上村村民楊鳳蓮家時,忙碌一天的楊鳳蓮正在廚房做晚飯。楊鳳蓮家的廚房里除了一臺沼氣灶和電飯煲外,沒有其他炊具,簡單而又清爽。炒菜時沼氣灶吐出淡藍的火苗,旺盛的火力很快將菜炒熟,飄起陣陣菜香。
“沼氣的優點可多了!”炒完菜后,楊鳳蓮樂呵呵地和記者侃起沼氣的好處來。她說,以前家里做飯用的是“大灶”,可折騰人了!農閑時差不多每天都要上山砍柴,辛苦不說還破壞了山上的森林植被;而到了農忙時節,忙了一整天回到家里還要煙熏火燎地燒火做飯,別提有多麻煩!現在有了沼氣,干完活回家一點火就可以輕松地炒菜做飯,無煙、無味,可省心了!
參觀完沼氣灶后,記者隨楊鳳蓮的丈夫楊時昌來到他家后院,他家后院西側有一排衛生圈,東側有個衛生廁。楊時昌用鐵鏟將圈內的牛糞鏟進衛生廁的糞池,邊鏟邊告訴記者,衛生廁底部的糞池實際上就是沼氣池,平時家里的人畜糞便都集中到池中發酵產生沼氣,再通過輸氣管將沼氣輸送到廚房與沼氣灶連接就可生火做飯了。
“我家建沼氣池沒花一分錢,全部費用都是政府出的!”楊時昌說,2007年4月,鎮上來了4位技術人員,花了七天的時間幫他家建起了沼氣池,如果按成本算,一口沼氣池至少花費1500元,但政府不僅沒收一分錢,還派出技術人員上門修建,連勞務費都免了!
“沼氣不僅方便衛生,而且經濟實惠!”用了將近三年的沼氣,楊時昌對其優點深有體會:他家養了1頭牛、3頭豬,此前,牲畜糞便都要定期挑到地里作農家肥,遇上忙不過來的時候,糞便堆多了很不衛生;沼氣池建成后,牲畜糞便不用再挑到田里,每天就近鏟進沼氣池就行,省去了不少勞動力,而且糞便在池中發酵后產生的沼液用來肥田效果比農家肥還好。楊時昌曾作過比較,去年他家在一塊面積8分的地里栽種辣椒,辣椒地共有11壟,他用沼液為其中的8壟地施肥,剩下的3壟施農家肥。結果一季下來,與前幾年施農家肥時相比,施沼液的8壟辣椒地多收入了四、五百元。不僅如此,他家現在夏秋兩季燒水、煮飯都用沼氣,還省下了不少電費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