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產業化應用規模迅速擴大。全球已有25個國家批準了24種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以抗除草劑和抗蟲兩類基因,轉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為代表的轉基因作物產業化速度明顯加快,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發展到2009年的1.34億公頃,14年間增長了79倍。
四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1996至2007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累計收益高達440億美元,累計減少殺蟲劑使用35.9萬噸。2008年,全球共有55個國家批準了24種轉基因作物進入市場銷售,市場價值達到75億美元。
五是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正在加快轉基因小麥的研究和安全評價進程。印度轉基因抗蟲棉種植規模已超過我國。巴西由于種植轉基因大豆,大豆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歐盟已有6個國家允許種植轉基因作物。美國批準了6個轉基因水稻品種種植,伊朗批準了1個。加拿大和墨西哥批準了轉抗除草劑基因水稻的進口申請,允許其食用。
問: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哪些法規?
答: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堅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執法保障,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依法實施安全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1996年,農業部發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在中國境內從事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等活動進行全過程安全管理?!稐l例》頒布實施后,農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先后制定了5個配套規章,發布了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建立了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進口許可審批和標識管理制度。
二是加強技術體系建設。農業部組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了一批安全監督檢驗測試機構,其中35個已通過國家計量認證和農業部審查認可。截至2009年底,農業部已發布了62項轉基因生物安全技術標準,保障了依法行政監管的技術需求。
三是強化行政監督管理?!稐l例》實施以來,各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不斷健全管理規章,切實加強田間試驗、品種審定、種子生產經營和產品標識等環節的行政執法監管,確保各項活動有序進行。大力開展法規培訓和科普宣傳,努力提高研發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識和管理水平。
問:請介紹一下農業部審批發放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轉抗蟲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有關情況。
答:1999年和2004年,農業部相繼首次受理了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評價申請,分別經過11年和6年的嚴格評價過程,于2009年8月17日依法批準發放了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在整個安全評價過程中切實做到:
(一)評價指標科學全面。依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轉基因植物安全評價指南》,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農組織和經濟合作組織等制定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指南,我國制定了科學規范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內容涵蓋轉基因生物分子特征、環境安全和食用安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