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打亂了剛剛成立3年的李小雙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發展腳步,公司也沒能逃過此“劫”——從4月到12月,整整8個月的時間中,公司的銷售數字為零。“那是公司經歷過的最大打擊,服裝庫存太多,資金壓力非常大。”小雙言語不多,卻依然能讓人感到那份難以言喻的壓力。因為沒有業務,8個月里,大雙只出過兩次差。
但“沒生意”的日子也給了兄弟二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公司的經營模式。“最初,公司是以經銷商為主、自營為輔。當時除了北京,其他地區市場都屬于代理商。但到了2003年,我們發現,‘李小雙’這一品牌還遠未達到風吹草不動的地步。”作為兄長和公司總經理,大雙想了很多,“怎么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從自己做起,主抓自營。”從2003年6月起,公司回收了6個市場。終于,轉機在2004年1月出現了。“其實,這是在萬般無奈下想出的辦法,但卻幫我們找到了想要的東西。”大雙說:“直到今天,這6個市場都很成熟、穩定,給公司帶來了相當豐厚的利潤。”
其實,6年商海歷練早已讓他們習慣了另一個身份———老板。那么,好老板又是怎樣練成的呢?
第一招善用優勢
大雙和小雙對于自身,有著異常清晰的認識。與受過良好教育的創業者相比,他們不具備專業優勢;與出手動輒就過千萬元的大亨相比,他們不具備資金優勢;與在社會闖蕩多年的“老江湖”相比,他們不具備人脈優勢。“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兄弟二人所說的優勢是一個為人熟知的名字———李小雙。對他們而言,世界冠軍、體操名將的光環正是創業的優勢。
第二招樹立權威
“我是一個好說話的老板。”小雙這樣評價自己。沒有上下級間的拘束,兄弟二人和員工的關系很是融洽。不過,兄弟二人也有“固執”的一面。“誰都不能阻止我銷售。”這是大雙的口頭禪。
對于“樹立權威”,小雙還有另外的注解。在這個“人才最金貴”的時代,智慧的重要性愈發凸現,無才難以服眾。而深感專業知識匱乏的小雙選擇了為智慧進行投資到商學院攻讀EMBA。
第三招默契配合
在公司,兄弟二人分工明確。小雙是董事長,不常在公司,忙于應酬,有點“不務正業”。殊不知,這也是他的工作———從聊天中聊出商機。作為總經理,大雙幾乎每天必到公司,他擔負起了公司日常運營管理的職責。
兄弟二人用行動證明著一個真理———大雙和小雙必須連在一起。“有人說,做運動員,小雙的成績比你好;辦公司,小雙的職位比你高,但我不介意,我不會有壓力,也不會說因為小雙比我強,我就一定要怎么樣。”一份深厚、坦蕩的兄弟情也幫助成就了一份充滿希望的事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