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今日焦點 » 正文

三大瓶頸制約中國綠色經濟

發布時間:2009年8月27日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

    獎懲不力成“軟肋” 

    缺乏行之有效、體系完整的激勵約束機制,是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一大“軟肋”。湖北省社科院能源研究專家葉學平博士長期研究英國等歐盟國家綠色經濟發展,他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與歐盟部分國家相比,一方面國內缺乏發展綠色經濟的系統規劃和激勵約束機制的整體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對既有的如節能減排中的萬元GDP的能耗減少量等指標,也缺乏達成這些目標的有效激勵約束機制和嚴明的獎懲措施。 

    本刊記者在川贛鄂蘇津冀等省市走訪調查發現,自中央公布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后,各地投資熱情高漲,但一些“兩高一資”項目又醞釀重新上馬;一些被環評否決的項目又改頭換面通過“綠色通道”審批;甚至還有不少項目仍在試圖先把“生米做成熟飯”。長江水電投資公司的環境法專家曾剛博士說,這說明我國亟待建立有獎有懲、賞罰分明的法律法規,強化執行力度,避免法律政策“高壓線”變成可松可緊的“猴皮筋”。 

    曾剛分析說,雖然我國目前有《環境保護法》等強制性行為規范,承擔著環境保護的約束作用,但由于這些法律規范內容的寬泛性,往往給污染企業和地方政府帶來“鉆空子”的靈活性。要減少乃至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必須不斷完善自身的法律體系,提高可操作性,相關部門的執法也要嚴格依律、一以貫之地進行。不僅對新上項目要繼續嚴格按綠色經濟的標準審批,對于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尤其是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必須依法責令其停產或予以關閉。 

    現有的一些政策措施,如何更有效地發揮引導激勵作用,仍然有改進余地。采訪中,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周健民為《瞭望》新聞周刊分析說,當前盲目上馬新能源項目的現象之所以時有發生,主要原因在于推廣新能源可以獲得相當的財政補貼,拉動地方就業和經濟數字增長,而對實際運行成本和長期收益,乃至如何真正發揮新能源的社會效益考慮較少。多位受訪專家認為,與其過多在生產、設備環節補貼,不如考慮加大向市場應用、使用環節的補貼,通過“倒逼”機制引領產業健康發展。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湖北省恩施州州長楊天然認為,發展綠色經濟,首先應系統設置市場準入的綠色門檻。包括各種綠色技術、質量、安全、消耗、環境、程序等各種規范標準,興辦企業進行生產活動、購買商品進行消費、籌集資金開發建設,都必須遵循這些規范。其次,要按法律法規、具體規劃標準,建立強有力的懲治機制,重點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可行的措施包括通過重稅、取消財政補貼等辦法迫使經濟主體放棄高污染高浪費的經濟行為。同時通過資源價格改革等經濟措施,把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等轉嫁給社會的生態成本內化為企業的生產成本,迫使企業不得不進行技術創新和經濟轉型,從而保護和鼓勵綠色生產和消費。 

3頁 當前為第 2[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