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該公司自主研發了多種型號的風力發電機組,全面掌握了規模化生產必備的各項設計、工藝、生產、檢試技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風電產業鏈,成為全國少數幾家兆瓦級風力發電整機制造企業之一,被列為國家兆瓦級風電產業化研制基地。
2009年8月湘電風能成功收購了具有5MW海上風機研發技術的歐洲達爾文公司,全資成立了湘電達爾文有限公司,并擁有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5MW永磁直驅型風機整機全套技術與13項專利,標志著湘電風能邁入了世界陸地與海上風機整機制造的先進行列。
該公司生產的直驅式永磁風力發電機組具有效率高、可動件少、無齒輪箱、系統可靠、維護簡單、噪聲小及上網電源質量好等明顯優勢,代表了世界風電技術的發展趨勢,產品在荷蘭、芬蘭、德國、日本、中國臺灣地區及三北地區和沿海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目前,該公司獲得各類機型風電發電機組訂貨合同1000多臺,合同金額超過100億元,為未來三年的市場開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產業路徑
四大工程助推產業發展
圍繞新能源產業跨越發展需要,重點實施科技創新、裝備提升、應用與示范、基地建設等四大工程。
一、科技創新工程
圍繞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發,搭建創新平臺,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掌握核心技術,跟蹤前沿技術,提升新能源產業持續創新能力。
加強學科建設。支持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等高等院校新能源及關聯領域的重點學科建設,鼓勵科研機構、企業與高校聯合建設新能源人才培養基地,大力培養新能源領域創新型、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建設技術創新平臺。加強湘電風力發電國家重點實驗室、株洲變流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加快組建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和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建國家風電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建立省級光伏產業、核電產業、智能電網、生物質能源利用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二、裝備提升工程
加大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培育力度,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及高端產品,迅速壯大產業規模。
風電裝備:依托湘電集團、南車時代等企業,重點發展 3.5 兆瓦以上風力發電整機,開發大容量海上風力發電機。依托中南傳動、江麓機電、時代新材、湘電鐵姆肯等,重點發展超大內孔風能軸承、超大型葉片、齒輪箱、變流器及控制系統等關鍵配套件。依托中科恒源等企業,發展全永磁懸浮風力發電機組、離網型風光互補供電系統。
光伏及光熱發電裝備:依托中電科技 48 所、神州光電等,重點發展太陽能環保型高純硅材料, LED供電照明系統、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等產業。依托湘電集團、湘潭電機、時代電氣等,重點發展太陽能熱發電裝備、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器等產品。
核電輔助裝備:依托湘電長沙水泵、湖南耐普、衡陽鋼管等,以泵、閥、容器為重點,發展核電站泵、凝泵等配套泵,發展核泵電機、蒸汽機主軸承、主管道、電纜等核電機組相關設備。依托711礦、 272 廠等,重點發展鈾礦采冶、鈾純化等。
生物質能制造:依托迅達集團、三木能源等企業,重點發展生物質能燃氣灶具、生物質能源轉換裝置等產品,依托金山實業、中和能源、海納百川等,重點發展生物質能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產品。
地熱能裝備:依托湖南三錦、凌天科技、億利達等企業,重點發展空氣能熱水機組、小型地源熱泵等產品。
智能電網:依托比亞迪、長沙電力電纜、湖大科技園有限公司等,重點發展電動車并網儲能系統、智能化儲能電站裝置、大規模電池儲能變電站及智能電網配套設備和產品。依托威勝電子、長高集團等,重點發展超(特)高壓新型電力變壓器、電抗器、電流及電壓互感器、智能型變壓器、智能配電系統、智能計量系統、智能用電終端等。
三、示范應用工程
風能:以已投入運行的仰天湖風電場作為示范基地。在洞庭湖區、湘南、湘西山區等建設一批風電場。扶持電網薄弱或者資源適度的地方,開發離網式風電站;有選擇地推廣使用風光互補電源。
太陽能:依托中電科技48所等單位,建設運營晶體硅太陽能光伏示范電站,依托保靖友豐錳業等單位建設光伏離網發電建設工程,支持衡陽10萬千瓦晶體硅太陽能光伏并網電站項目。2020年,全省建成1000個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在長沙、湘潭、郴州等城市的公共場所,推動太陽能 LED 產品的應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