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
九成公共文化設施免費
生態文化方面,無錫將出現“十五分鐘文化體育圈”,并且到2012年,九成以上公共文化設施將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比如今年建設完成的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中國民樂博物館、中國絲業博物館。2012年前建成的中國泥人博物館。蕩口、禮舍爭取入圍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鴻山遺址、闔閭城遺址建設生態遺址公園,爭取2012年鴻山遺址列入十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生態科技無錫創造
建設生態文明先驅城市,核心技術無錫人自主創新。3年中,節能式污水(中水)超濾膜開發、戶用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產業化、太湖十八灣水體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示范工程、藍藻機械化打撈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研究等核心技術都由無錫人掌握。兆瓦級風力發電、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將在三年內迅速從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作為國家感知中心,先進的物聯網技術也將用于打造“感知環境、智慧環保”的平臺,2012年完成三期工程。
新房“捆綁”太陽能
三年內,市民也許在無錫的賓館、飯店很難再用到以往習慣的一次性牙刷等。而我們所住的房子也將更為的節能。新建12層及以下民用建筑(甚至包括農民拆遷安置房)將“捆綁”太陽能,采暖空調、光伏發電。地表水源熱泵、土壤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等技術將推廣應用。農村地區也將增加利用太陽能或者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至少利用一種可再生能源。到2012年,將有200萬平米以上的地區作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示范。
【水域治理】
清河行動尚存困難
還有兩個月,2010年即將過去,17個政府職能部門共97大項(60小項)環保重點工作已完成91.7%以上。而由市水利局牽頭的“清河行動”,由于受到城區崇安、南長、北塘三區截污工程進度緩慢影響,竣工時間有可能超出預期。
那么地處主城區的這三個區截污到底做得怎樣?相關負責人告知,崇安區境內涉及到“清河行動”的五條河,分別是塔影河、北新河、大寨河、前胡村浜、柴巷浜。北新河淤積嚴重,今年1月初河床淤泥直抵水面,眼下整治工程已清淤33萬立方,工程量完成達90%;與之不相稱的則是,河道周邊污水截留工程,排水區完成率僅為68.9%。該區共有538塊排水區,已有283塊通過達標驗收,占到53%。而南長區排水達標區方案通過審核199塊,正在施工83塊,竣工116塊,通過驗收82塊。北塘區排水區已完成129個,完成全年任務的61.4%。
記者從負責控源截污的市政部門也了解到,城區內截污的“老對手”還是城中村。比如59個排水達標區建設中就遇到了71個城中村,每天排放污水近5000噸。以快速內環為界,內環以內涉及到35個排水達標區,周邊有53個城中村,每天排放污水2800多噸。快速內環以外的城中村每天排放污水也有2000多噸。實際工程推進過程中,市政部門發現,沿岸有不少違章建筑,道路狹窄。部分地區管線老化,排列混亂,進行雨污分流相當困難。比如新區負責的“老大難”河流冷瀆港和塔影河就牽扯到不少與城中村的“糾葛”。冷瀆港綜合整治工程估算投資5600萬元。冷瀆港“清河”涉及到7個城中村、785戶居民,已經完成控源截污2個村,其余5個村正在施工;塔影河周邊地區控源截污則涉及4個村、445戶,屬于安居房地塊。預計11月份開始拆遷。
無錫自掏腰包980萬元
河流是城市的血脈,地處江南的無錫,水網密布,水質甚至也跟周邊地區同氣連枝,邊界污染正需要引起注意。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與其他省市地區交界處的小康斷面水質指標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樂觀。惠山區境內三個小康斷面之一的高橋斷面水質氨氮、總磷持續性超標。經過監測分析,該斷面超標與上游地區常州武進來水影響存在一定關聯。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新區,前三季度京杭運河新虹橋、碩放大橋斷面超標。超標主要原因同樣是上游來水超標。而就制度層面而言,目前主要水污染物有償使用和交易缺乏必要的工作資金。各市補償資金統一上繳省財政,形成的結果就是上游污染不直接補償下游。為此無錫需要多支付補償資金980萬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