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資源利用審核制”資源消耗超標不予審批
為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式發展向節能、節水和節約用地的集約發展方式轉變,呂銳鋒說,市政府將建立“固定資產投資資源利用審核制度”,建立能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消耗限額標準,年綜合能耗、水耗、占用土地超過限額標準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予審批、核準或者備案(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資源利用審核意見將作為項目審批(核準或者備案)、施工、竣工驗收和審計的依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成后,經驗收不符合能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消耗限額標準的,將被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經整改仍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否則還將被處理。”
●建立新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綠色、低碳發展成重要綜合考核指標
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支持等舉措來引導市場主體向國家鼓勵的產業和發展方向轉變,必然涉及行政許可的實施以及財政專項資金的扶持。呂銳鋒為此特別提及“提高行政許可的效率、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透明度”。
他表示,實施行政許可事項時,各部門應按法律規定的程序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具體行政許可項目沒有規定具體時間的,應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符合市政府財政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如出現類似情況,也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即便不符合財政扶持條件的,也應當書面答復并說明理由。
此外,市政府將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投入驅動,轉變為以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來驅動經濟增長。與此相對應,則將建立一套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新的政績觀。根據條例草案規定,市政府將與相關部門簽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責任書,建立以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為重要內容的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形成新的政績考核制度。如未履行責任、未完成責任書規定的任務或年度考核未達標的,將追究行政責任。
推動重點領域核心技術達世界領先水平
條例草案稱,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企業梯隊。集中優勢資源,推進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技術攻關,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領域取得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鼓勵參與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提高國際專利、發明專利在專利授權量中的比重。
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和技術中心,加強創新區域合作與國際合作,深化“深港創新圈”合作,支持企業建立跨國研發機構,推進雙邊和多邊國際科技合作。
將制定創新型企業和中小企業上市路線圖
在企業升級上,大力推動總部經濟發展,促進并購重組,市政府還將制定創新型企業和中小企業成長和上市路線圖計劃,完善創新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營商環境。鼓勵和支持跨國公司來深圳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和生產基地,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將出臺重大產品使用風險補償機制
條例草案還規定,市、區政府應完善激勵型財政機制,每年從本級財政收入中統籌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注入科技創新、金融、物流、文化、循環經濟、總部經濟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各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列入導向目錄鼓勵類的項目。“全市財政用于科學技術經費的增長幅度,應當高于全市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并引導與激勵社會各界對科技的投入。”
市政府還將制定本地首個重大產品、重大設備和重大裝備認定辦法,建立使用風險補償機制。在稅收政策上,納稅人如屬于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或者從事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從事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及其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活動的,可享受減免稅等政策,并在政府采購、土地政策獲得優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