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利益調節是出路
●“用多少熱付多少費,節能率可以達到30%左右”
“根據目前按面積收費的供熱體制,住宅是否節能與居民的經濟利益沒有關系,節能的生活方式得不到鼓勵,綠色低碳住宅難以推廣。”全國人大財經委經濟法室主任李命志解釋說,我國集中供熱系統按面積收費,也就是不論保溫好壞、供熱量高低,只要室溫不低于16攝氏度,每平方米的建筑都要支付同樣的采暖費。
“如果供熱也像供電、供水那樣,使用多少熱付多少費用,根據國際經驗,節能率可以達到30%左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說。據了解,北方地區城鎮建筑面積約為全國城鎮建筑面積的1/10,但卻因集中供熱等消耗了所有城鎮建筑能耗的40%,若能在這40%中節約30%,那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修訂后的節約能源法,“建筑節能”一節增加了關于供熱計量的條款:“國家采取措施,對實行集中供熱的建筑分步驟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按照用熱量收費的制度。新建建筑或者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應當按照規定安裝用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和供熱系統調控裝置。”
2006年,我國開始推行強制性的計量表安裝。四年以來,供熱計量收費面積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發展,去年更是增長了3倍。2009年,北方地區住宅供熱計量裝表面積達36000萬平方米,供熱計量收費面積15000萬平方米。僅既有建筑改造方面就可以形成每年節約75萬噸標準煤的能力,減排200萬噸的二氧化碳,節能減排潛力非常巨大。仇保興說:“從天津、唐山、承德這三個試點城市的情況來看,居民通過主動節能,每個供熱季度返還可以達到400元以上,如果再加上節能改造,就可以達到800—1000元,對普通老百姓來講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但是,目前的供熱體制不歡迎“熱改”。據業內專家分析,按面積收費改為按熱收費后,供熱企業存在經營性風險,“一方面是耗熱量降低、收益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產生了計量表等成本。”長春某電力公司是按熱計量收費的試行者,當按面積收費時,公司每年固定收益2047.5萬元,改為按熱收費后,僅收入1166.6萬元,減少了43%。
仇保興認為,在供熱計量方面,政府要加大激勵力度,如凡是推行供熱計量改革,而且供熱計量面積達到總建筑面積30%以上的城市才有資格申請國家級城市類的有關獎項或榮譽稱號,才能享受中央財政的補貼。除此之外,他建議,中央財政補給節能改造的補助主要用于供熱計量改造。
“供熱計量改革一是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二是可以大大減少采暖季北方城市的灰塵和污染空氣的排放,三是老百姓可以通過節能實現增收。這樣,城市清潔、國家減排、老百姓增收,‘一石三鳥’。”仇保興說。
觀念:節能意識是根本
●白天開會拉著窗簾,開著電燈,這種習慣必須改變
11月4日下午,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的“紫金城”樓盤。這里處處洋溢著歐式風情,總建筑面積近110萬平方米,號稱“城中之城”。曾獲節能環保金獎的“紫金城”,采用了墻體保溫系統、斷橋隔熱鋁合金門窗系統、太陽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等節能設備,打出“全國住宅節能典范”的旗號。
“硬件”過硬,就一定節能嗎?參觀中,江億院士留意到,樓盤內的商業街上,沿街店鋪門戶大開。“沿街商鋪門臉開著口子,里面大開空調,能耗高極了!”江億說。不僅如此,大白天里,住宅樓玄關處水晶燈璨然生輝,而且都是高耗能的白熾燈泡。“水晶只有配白熾燈,效果才好!”一位“懂行的”人解釋道。
“建筑節能,最關鍵的還是人們的節能意識,不然即使技術再先進、設備再精良,都不能從根本上起到節能的效果。”李命志建議,應該多宣傳碳排放理念,除了金錢利益,還給人們以道義上的約束。
“現在的會議室都封閉起來,白天開會時拉著厚厚的窗簾,里面電燈大開,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李命志說。節約能源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依法履行節能義務,有權檢舉浪費能源的行為。”但近年來大量出現的別墅等高檔豪華住宅,引領著一種所謂“時尚”、“與國際接軌”的生活模式,大量使用中央空調、烘干機等,戶均用電幾倍甚至十幾倍于普通住宅。高能耗住宅及其擁有人群在城市社會人口中的比例呈增長趨勢,也成為導致我國城鎮住宅能耗增長的重要因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