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首席談判代表蘇偉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坎昆氣候大會召開4天來,總體上各方都抱著積極建設性的態度參加會議。蘇偉明確指出,不可能通過一個會議或者一年的談判就解決所有問題。他說:“我們意識到時間非常寶貴,我們希望各方從應對氣候變化和全人類利益的大局考慮,拿出一些妥協的精神,做出相應的平衡,確保坎昆會議取得成果。”
在4日和5日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主席案文討論的全會上,雖然各方意見不一,但是會議主席督促各方注重陳述立場,而不要糾纏于細節,使得大會一直有序進行,會場上并沒有發生爭吵。
結果仍不悲觀 已有一些共識
雖然在特設工作組談判案文的一些關鍵環節以及《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問題上,各方意見分歧較大,但在一些具體事宜上,各方已有一些共識,因此都對達成部分協議比較有信心,這主要包括森林保護、技術轉讓和適應氣候變化等。
事實上,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各國離就森林保護、清潔能源推廣、適應氣候變化等問題達成協議只有幾步之遙。分析人士指出,坎昆會議上,針對這些重要事宜達成協議還是有可能的。
4日,由77國集團和中國一起提交的關于減緩氣候變化涉及的教育、培訓和認知度問題的報告草案得到了一致通過,成為坎昆會議上第一個共識,下周將提交執行機構審閱,以添加到大會最終文件中。
可以看出,談判雖然艱難,但是國際社會需要在坎昆向各國和全球公眾證明,通力合作可以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國際談判機制仍然有效。
大會從6日起進入部長級磋商階段,各項事宜的討論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是決定坎昆會議結局如何的最關鍵階段。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