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8年到2007年,中國每年的廢水排放總量、工業廢水排放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別增長了35.6%、23.24%和45.45%。而且從近幾年的情況看,污水排放量還有逐步加速的趨勢。因此,基于中國的水現狀,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已成為制約經濟和城市發展的瓶頸。
不過,水危機的日益嚴重,也在促使政府、企業和公眾持續作出努力,應對危機。過去幾年,在水事故頻發的同時,每次危機也最終促使著人們痛定思痛,應用政策、科技等力量來推進水危機的解決。
比如,在廢水排放量大幅增長的同時,中國的污水處理市場也在增長。2000~2007年,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量從114億立方米增至355.2億立方米,年復合增長率達10.4%。而污水處理率也從34.2%大幅升至51.99%。根據“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底,全國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能力達1億立方米/日左右;預計年消減污染物超過600萬噸COD(化學需氧量).
此外,預計“十二五”規劃中對污水處理的扶持和要求將進一步提高,未來我國污水處理行業面臨的運營率低、收費難和管網建設滯后的問題也將加快得到改善。業內人士預計,未來5年中國城市污水處理量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0%左右,如果考慮到污水處理費的提高,這一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0%以上。
而且,污水處理市場目前已實現的發展,動力主要來自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長和城市污水處理率的提高。而相對于這些,農村以及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發展仍比較緩慢。事實上,已有很多污水處理領域的公司開始將研究范圍從鋼鐵、電力等工業廢水處理,拓展到農村污水處理,以搶占未來的市場增長點。
正如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在此次論壇上所言,水污染的治理,其根本在于控源,而污水治理正是控源的一種表現。隨著人口增長和工業化繼續推進,人類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繼續增加的趨勢也許在短期內難以扭轉。在這種情況下,污水治理就像一張最后的保護網,將污染攔在珍貴的河流之外。
而這張網,借助商業和科技革新的力量,正在越織越大,這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商業邏輯。迫在眉睫的危機背后,技術和資本驅動之下,商機正在萌動。敏銳捕捉市場空白,以提供創新、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在實現商業價值的同時致力于消弭危機。這,也許正是以商業改善世界的最好例證之一。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