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電化學法
電化學法處理廢水的實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利用電解作用,把水中污染物去除,或把有毒物質變成無毒或低毒物質。用電解法或電化學法處理廢水,按照去除對象以及產生的電化學作用來區分,又可分為電化學氧化,電化學還原,電氣浮等法。
①電化學氧化法
電化學氧化法是利用陽極的直接電極反應(如CN-的陽極氧化)與某些陽極反應產物(如Cl2,ClO-,O2等)間接的氧化作用(如陽極產物Cl2除氰脫色)來使廢水中污染物氧化破壞。實際上,為了強化陽極的氧化作用,通常投加一定量的食鹽,進行所謂電氯化,這時陽極的直接氧化作用和間接氧化作用往往同時起作用。電化學氧化法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氰,酚以及COD,S2-等。
②電化學還原
電解槽的陰極可以給出電子,相當于還原劑,可使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還原出來,沉積于陰極,予以回收利用。還可把六價鉻(CrO24-或Cr2O72-)及五價砷(AsO3-或As43-)分別還原為Cr3+ 及AsH3,予以去除或回收。
③電氣浮法
廢水電解時,由于水的電解及有機物的電解氧化,在陽極和陰極表面上會有氣體(如H2,O2,CO2,Cl2等),呈微小氣泡析出,它們在上升過程中,可粘附水中雜質微粒及油類浮到水面而分離。利用這一原理的技術或方法稱為電氣浮法,又稱電解浮上法。電解時,不僅有氣泡浮上作用,而且還兼有凝聚,共沉,電化學氧化,電化學還原等作用。
2.3臭氧氧化法
臭氧的分子式O3,是氧的一種同素異形體,與氧具有無色、無臭、無味及無毒等特性不同,它是淡藍色的,且具有特殊的“新鮮”氣味,在濃度稍高時具有毒性。近年來,光催化氧化技術在煮練廢水處理領域的應用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但該領域的研究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尋求更高效的催化劑,催化劑分離與回收等。O3/UV聯合氧化技術是一種在可見光或紫外光作用下進行的光化學過程,因其反應條件溫和(常溫、常壓)、氧化能力強而迅速發展。O3/UV法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主要用于處理廢水中有毒有害且無法生物降解的物質。自80年代以來,O3/UV法研究范圍擴展到飲用水的深度處理,并已成功地應用于處理煮練印染工業廢水。李兵宇在半序批式反應器中進行廢水的O3/UV氧化,間歇及連續生化反應器中進行生化處理,以COD去除率、BOD/COD、臭氧消耗系數和臭氧消耗量等指標,考察O3/UV與生化組合處理印染廢水的工藝。
3 生物法處理煮練廢水
生物法是靠微生物酶來氧化或還原染料分子,破壞其不飽和鍵及發色基團,從而達到處理目的的一種廢水處理方法。由于微生物繁殖速率快、適應性強、成本低廉,近年來在煮練廢水的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生物處理的反應機制,生物法可分為好氧生物法和厭氧生物法。
①好氧生物法
好氧生物處理法是在好氧狀態下將有機物氧化成二氧化碳、硝酸鹽、水、硫酸根等穩定物質,常見的好氧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是通過對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吸附、生理代謝和絮凝作用從而對有機物進行降解。活性污泥法在分解大量有機物的同時,又可以運轉效率高,小量調節pH值,出水水質較好,因而被廣泛采用。生物法處理煮練廢水中,活性污泥法的使用最為普遍。但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的處理一直是個難題,據資料報道,在國外一般污泥處理或處理費用占整個污泥處理廠運行費用50%~70%,國內也占到40%左右。
Kapdan等利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印染廢水,結果表明在活性污泥中添加白腐真菌,以木灰為吸附劑,在吸附劑濃度150mg/L、染料濃度200mg/L、活性污泥泥齡20天的條件下,COD有明顯降低。
?、趨捬跎锓?/p>
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是指在沒有游離氧的情況下,微生物進行無氧呼吸,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穩定、簡單的小分子有機物的處理方法。對于濃度不高而其中有機物結構復雜、難以生化的煮練廢水,處理的目的主要不是降低COD,而是提高可生化性,通常利用厭氧過程的第一、第二階段的水解酸化反應,來完成廢水的初步處理,是煮練廢水目前常用的厭氧處理技術之一。相對于好氧法,厭氧法處理廢水的應用范圍更廣,既可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又可用于低濃度的有機廢水處理,污泥量少,僅為好氧法的1/6~1/10。李亞新等設計的厭氧生物濾池試驗使COD的去除率達到70.0~86.6 %,去除效果較好。浙江農業大學環保系采用管道厭氧處理和向上流動厭氧污泥層(UASB)串聯處理絲綢印染廢水,HRT為1.0~1.1 天時,COD去除率90%,去除效果明顯。有廢水需要處理的單位,也可以到污水寶項目服務平臺咨詢具備類似污水處理經驗的企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