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廠區內,記者見到了這些未經處理的鉻渣,鉻渣堆上一塊塊泛著黃綠色的部分,這就是遇水之后產生的有毒六價鉻,它們正繼續污染著環境。
歷史積存鉻渣 防污染措施不得力
除了廠里堆放的鉻渣繼續污染著環境,歷史積存下來的鉻渣,目前狀況怎么樣呢?在距離工廠1公里左右的南盤江邊,有一個巨大的鉻渣堆場,這里堆放著是2006年之前多年積存下來的鉻渣,具體數量無法精確計算,有的已經堆放了20年了,這些鉻渣對空氣、土壤和周邊的水源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按照環保部的要求,必須在明年年底前完成處理,而在此期間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污染。
今年8月23日,陸良縣政府要求在鉻渣堆場上用石棉瓦搭建防雨棚,完成期限是9月15日之前,記者采訪的時候是10月底,按照廠方的說法,防雨覆蓋已經全部完成了,但是記者來到鉻渣堆場后面卻發現,這里的鉻渣并沒有覆蓋,完全裸露在外,據記者粗略觀察,鉻渣堆被覆蓋的面積最多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和記者一同前往的當地環保部門負責人當即責成陸良化工廠要在兩天內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陸良化工廠對有毒鉻渣處理的進度和效果顯然不盡人意,擅自把一部分必須處理的鉻渣轉為庫存,更是屬于未經批準的違規行為。企業部分恢復生產的收入是否真的用于治理污染?環保部限期處理鉻渣的要求能否真正落實到位?依然是公眾十分關注的問題。而要確保治污工作按時完成,不打任何折扣,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負有不可推卸的監督職責。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