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一個實際的事例,在2007年,天津鋼鐵公司通過系統的能源審計和可行性分析之后,安裝了158臺變頻器(共16730kW),涉及廠內近50%的風機與泵。兩家本地的能源管理公司就這一項目進行了合作,由一家全球知名的自動化供應商提供了其中141臺變頻器。實施這一項目后,天津鋼鐵實現了平均節能37%以上。由此反映了能源管理公司收回投資并在合同期內獲得收益的潛力。
市場動因
很多人期待合同能源管理的引入能夠帶動中國能效產業的成長,而這一市場在過去十年內增長緩慢。抑制增長的因素包括相關標準與法規的缺乏;對新興商業模式的抵觸;很多金融機構未意識到合同能源管理融資項目的潛在商機;極少數能源管理公司具備相應的技術和工程能力。此外,大部分工業能源用戶更關注擴大產能,而較少關注改善能源效率。
盡管如此,ARC認為這一情況有望得到全面改觀。中國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壓力下,開始嚴格執行節能與降低污染的措施。根據國際能源署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國在2009年取代美國成為了能源消耗總量第一的國家,中國單位GDP能源密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提高能源效率受到了中國政府與公眾的空前重視。總結起來,如下因素將有助于未來中國能效產業的增長。
節能強制指令
2009年11月6日,僅僅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召開的幾天前,中國政府宣布了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到2020年,其單位GDP的碳排放量將由2005年的水平減少40%~45%。2006年,中國中央政府已經設立了在十一五規劃期間(2006-2010)單位GDP能耗減少20%的目標。政府還計劃在即將到來的十二五規劃期間(2011-2015)出臺重要規定。達不到能源審計標準的企業將被強制關閉。超過2000家來自鋼鐵、水泥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在9月30日前被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責令關閉。
能源價格飛漲
對于許多能源密集型工業而言,能源支出在生產總成本中占很大比重。這些工業長期受制于不斷飛漲的能源價格,他們逐漸發現能效投資能帶來很好的投資回報率(ROI)。
政策扶持
2010年4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文件,規定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可獲準政府減稅或直接補貼支持。這一政策將為能源管理公司提供大約二十億人民幣的國家財政津貼,并有望在今后五年內帶動價值數千億人民幣的能效投資。這一政策的細節仍在討論,并將于2011年開始實施。
資產設備的現代化改造
很多過時的工業設施需要通過實施能源管理項目以獲得合規性。設備更新和系統升級將促成很多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對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建議
2010年8月,中國政府給500家左右的能源服務公司授予了合同能源管理國家財政津貼的資格。就節能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而言,可以通過限定產品與服務的供應范圍,以此減少運營風險并避免復雜、長期的合同執行。因此,與這些領先的能源管理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是快速滲透當地合同能源管理市場的重要策略。
對于國內技術供應商和在中國經營已久的外國公司而言,建立專業化的合同能源管理業務單元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從而向客戶傳遞更加印象深刻的業務價值主張。為了避免與當地能源管理公司的直接競爭,有必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合同能源管理業務實體。這樣,母公司仍能以產品與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角色,與其他能源管理公司維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