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生產要求較高的固定成本以及相當規模的啟動現金成本,國家對多晶硅的準入限制又提高了產能準入門檻,多晶硅產業開始進入理性化發展階段。
近年來,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在降低生產能耗和生產成本上有很大提高,平均綜合能耗和還原能耗分別由2006-2007年的300kWh/kg以上和200kWh/kg左右,下降至2010年的160kWh/kg和80kWh/kg左右,能耗降幅近50%。而生產成本也由最初的70美元/kg降至目前的30~40美元/kg左右,部分多晶硅企業的生產成本已降至20~25美元/kg,可與國際先進企業水平競爭。
總之,作為一種成熟的能源轉化技術,光伏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污染是可以通過清潔生產技術解決的。比如,在多晶硅的生產環節中四氯化硅這種危險化學品的排放,實際可以通過冷氫化技術提高四氯化硅的轉化率,再通過使用閉路循環來有效解決。閉路循環的使用可以有效解決四氯化硅以及三氯氫硅的排放問題,并達到回收并重復利用目的。而“晶科能源”事故中出現的氫氟酸污染事故,可以通過使用堿中和的措施,將氟離子完全沉淀再作處理。同時,涉及危險化學品的環節,廢棄物需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交由有資質的部門或單位處理。這些措施和技術在國內已經有企業實施,說明技術并不是清潔生產的瓶頸。
可期待的清潔生產
在光伏行業中,采用清潔生產技術不但能使企業達到國家各項環保標準,還有助于公司持續降低成本,在行業中取得更強的競爭力,具有環保和經濟雙重效益。
從短期看,光伏產業發展仍然依賴于各國政策的扶持,但隨著技術進步、能耗的進一步下降,光伏發電的成本也會逐步降低,在用戶端達到平價上網。因此,光伏行業清潔生產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將為行業的發展帶來持久的生命力。
通過實施清潔生產,產業鏈中的各種物質能夠得到充分的使用,降低生產成本。多晶硅生產采用改良西門子法,實現四氯化硅的閉路循環,使原料充分利用,冷氫化技術正在取代熱氫化技術,多晶硅還原爐不斷升級,多晶硅鑄錠爐也越來越大,這些技術革新既降低了單位能耗也降低了生產成本。金剛線切割將減少切割液的使用,一旦技術成熟,成本降低趨勢將不可避免。在“成本為王”的殘酷競爭中,對產品的簡單加工和粗放型制造不再能獲取更高的附加值,只有將成本降到最低才能使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清潔生產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以清潔生產為目標,不但不會限制企業的發展,反而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產業升級。例如,2011年第四季度,多晶硅的市場價格跌幅超過30%,價格下降至30美元/kg,而國內多數多晶硅企業的生產成本為40美元/kg,生產成本倒掛導致多數企業停產開始技術改造。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受益于清潔生產技術帶來的低成本,能夠在價格大戰中逆勢而上,凸顯其成本的競爭優勢。清潔發展是中國光伏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