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成本過高 新標執行缺失
目前,全球具有國際權威性、代表性的飲用水水質標準有三部: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水質準則》、歐盟的《飲用水水質指令》以及美國環保局的《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飲用水標準,大都以這三種標準為基礎,或進行重要參考,來制定本國國家標準。
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飲用水產業委員會李復興主任介紹說,中國自來水的新國標與國際標準基本相吻合,“但從目前的水業現狀來看,高懸的標準與薄弱的現實基礎,差距巨大”。
前述匿名研究員稱,新國標發布雖超過5年,研究工作雖做了不少,“但工程層面的行動卻非常不夠”,“縣級以上的城鎮,約有一半以上甚至還未能達到1985年的35項標準”。
那么,新國標能夠起到的監管作用究竟幾何?
“自來水可以通過衛生防疫部門低頻率的檢測,貼上‘達標’標簽,順利進入城市供水管道”,前述匿名研究員介紹,雖然標準相差無幾,但中國水廠的自來水水質檢測頻率是 4~ 8小時一次;相比之下,德國水廠自來水水質檢測的頻率,卻是一小時一次。
外人不知道的一個情況是,水樣檢測的價格也“高得嚇人”。前述匿名研究員透露,一個水樣做完106項檢測,需花費2萬元以上;其中的42項檢測,也至少需要5000元以上。
所以,減少檢測次數,成為諸多自來水廠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對于中國公眾而言,其飲水安全意識正在逐步增強;但新國標對于他們獲知自來水水質信息究竟能夠產生多少幫助,尚未可知。
今年7月上旬,南京市民程淵和李春華將“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寄往全國 32個省會城市的35家自來水廠,要求公開7月1日國家強制實施新國標以來,各自來水廠第一次對出廠自來水進行水質檢測的數據。但截至目前,兩位南京市民收到的回復寥寥。
問題催生利好 技改帶來沖擊
在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專項匯報會上,發改委杜鷹直言:“在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方面,還存在水源地水質狀況不容樂觀,部分地區供水能力不足、供水水質不達標問題突出,體制機制有待健全,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亟須完善等五大問題;而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也面臨供水設施較為薄弱、工程建設管理難度大、工程長效運行機制有待完善、水源保護和水質保障相對薄弱、基層管理和技術力量不足等五大挑戰。目前,我國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受益比例還不高,由于部分地區水源變化、水質污染、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提高、早期建設工程老化報廢、移民搬遷等原因,又新增了部分飲水不安全人口。”
問題即商機,“這會給相關行業帶來利好”,前述匿名研究員稱,新國標頒布以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昆山、平湖、嘉興等地已上馬水廠的深度處理設施。
但是,新國標出臺后,隨著一系列技改投入,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水價上漲,以及對固有的水業格局和水權分配帶來沖擊,“這是連鎖的、顛覆性的改變”。
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公共供水企業虧損面為31%,資產負債率超過50%,“大部分水廠難以承受檢測設備和管網改造費用的大筆開支”。
王占生認為,中國自來水廠凈化工藝,應從第一代的“沉淀、混凝、過濾、加氯消毒”,直接跨越第二代“臭氧、活性炭為核心的深度氧化”技術和第三代“超濾膜組合工藝”,直接升級到第四代的“納濾技術”,已是業界共識。
延伸閱讀——世界各地飲用水情況調查
德國:自來水嬰兒可直飲
在德國,打開水龍頭流出的水是否可以直接喝?柏林自來水廠媒體部負責人史蒂芬·納茨先生給了記者肯定的答案。
據了解,德國《飲用水條例》對于飲用水的標準做了明確而且嚴格的規定。德國所有自來水管中流出的水都必須符合飲用水標準。柏林的自來水甚至嬰兒都可以直接飲用。納茨介紹說,在德國,對于飲用水標準的規定比對礦泉水還要全面。
除了水的質量標準,《飲用水條例》還對水質檢測有嚴格的規定。其中,地表水、地下水、水廠水質處理環節,自來水管網以及用戶的水龍頭都被這一高密度采樣網絡所涵蓋。在柏林,每50公里要有一個水質檢測點。水質檢測的頻率與用戶數量有關。一個小村子可能每年只需一次水質檢測,而在像柏林這樣的大城市每年則要檢測上萬次。通常自來水廠每年會對城市1%的管道進行更換,由此推算,鋪設的管道至少應該能夠使用100年。
美國:多數家庭備過濾裝置
對于自來水是否能直接飲用的問題,記者采訪了一些華盛頓地區的美國民眾,其中大部分人稱,相信直接喝自來水對健康沒有什么影響,但是絕大多數美國家庭會在廚房的水龍頭下面安裝過濾水的裝置,進一步提高飲用水的質量。
為保證對自來水檢測結果的及時、準確,美國環保署建立了一套對自來水公司水質抽檢的程序,規定了一些污染物的抽檢頻率,例如細菌要根據水廠規模大小每月或每季度檢測一次;硝酸鹽、鉛和銅要每年檢測一次;病毒和寄生蟲要每月檢測一次等。
人口增長、城市化以及日益嚴格的水質要求,需要政府重建和改造大量的供水設施。美國環保署指出,全國飲用水凈水及輸水分配系統的建造已耗資數千億美元,平均每年上百億美元。
俄羅斯:自來水管道老化嚴重
俄羅斯雖然擁有世界上將近四分之一的淡水資源,然而很多國民卻飲用不到干凈的自來水。俄羅斯副總理茹科夫曾表示,有1100萬俄羅斯人飲用不潔的水。根據俄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福利監督局2011年公布的數據,俄羅斯17%的自來水達不到衛生標準,約6%的自來水微生物超標。
俄羅斯自來水水質不高,主要原因是供水管道老化。俄羅斯的自來水管道大多鋪設于蘇聯時期,經過了幾十年使用后,老化及磨損已經非常嚴重。全俄現有66%的自來水管磨損嚴重,38.2%的水管需要更換,此外需要更換的水管還在以1.3%的速度逐年增加。
為了改善國內不斷老化的供水系統,俄政府于2010年開始實行“潔凈水”計劃,希望于2014年使國民使用的自來水達到合格標準,同時到2017年使85%的國民用上中央供水系統,為此國家財政每年需要撥款200億盧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