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行業要聞 » 正文

環保產業發展現狀、趨勢、問題分析及對策

發布時間:2014年4月25日 來源: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一、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現狀1.1環保產業的范疇我國環保產業包括:環保產品生產與經營、環境保護服務、廢物循環利用3個子領域。環保產品的生產與經營主要指大氣污染治理....

二、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的必要性和意義

目前我國已進入復合性環境污染和大范圍生態退化的新階段,環境問題無論在結構和功能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加之全球環境變化的影響,我國正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國際履約和資源環境短缺的挑戰。環境問題將成為“十一五”期間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今后五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環保產業不僅作為環境友好的朝陽產業可以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在防治環境污染、進行生態修復與重建、廢物資源化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艱巨的環境保護和治理任務為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促進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正在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因此,不斷提升環保產業,為我國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2.1 發展環保產業是實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

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相當嚴峻的資源和環境瓶頸問題。由于我國經濟長期以來沿用粗放型的增長方式,環境污染歷史欠帳多,老的污染問題沒有解決新的環境問題又不斷涌現。我國資源短缺、利用率低、治理不足、人與環境矛盾日趨尖銳造成我國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另外,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建國后優先發展重工業,加之產業技術水平低、規模小、資源消耗高,結構性污染本已十分突出。在世界各國中,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物耗和能耗都居于高位。同時,我國環境污染形勢嚴峻,生態破壞加劇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監測的340個城市中,空氣質量良好、輕微污染和嚴重污染的分別占41%、32%、27%。人口規模在100~200萬的特大型城市空氣污染最重。全國七大水系中,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污染嚴重,2003年,廢水排放總量達到453億噸,生活污水占53%,城市垃圾達1.5億噸/年;工業固體廢棄物7.8億噸,其中危險廢物1000多萬噸。盡快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狀況,改善環境質量已成為“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要著重解決的問題之一。因此,只有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提高環境保護的支持能力,才能為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環境保護裝置產業、環境保護藥品、試劑產業、環境保護設備管理和維修產業、環境保護監測和分析產業、環境信息和咨詢產業以及環境教育產業將為未來的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商機。因此,我國環保產業的潛在市場巨大,是最具潛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十一五”規劃把資源和生態環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別是隨著我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標準的完善和執法力度的加大,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入,這將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環保產業作為投資熱點,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如若每年有5%的大型燃煤電廠進行脫硫治理工程,就能形成年產值60億元以上的產業需求;我國作為資源、能源相對短缺的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行清潔生產和廢物利用,發展環保產業,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是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2.3發展環保產業是應對加入WTO后挑戰的重要舉措

我國環保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屬于基礎薄弱、競爭能力差的行業,入世將面臨嚴峻考驗。一方面,加入WTO后,環保市場,特別是環保產品市場、環境服務市場和投融資市場將全面對外開放,這將有利于加大環境投資、技術轉讓和貿易服務的力度。另一方面,由于發達國家國內環保市場基本趨于飽和,這些國家的大型環保企業將依靠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實力,開拓我國的環保市場,這將對國內處于成長期的環保企業形成巨大的壓力。為應對國際環保產業集團的競爭,我國必須樹立憂患意識,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不斷進行技術升級,提高環保產業的競爭力。 2.4發展環保產業是實施經濟模式轉變和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必由之路。

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是粗放型的,不僅消耗了大量能源資源,而且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威脅,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和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之一是將技術水平低、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經濟效益低的產業結構,向技術水平高、資源消耗少、經濟效益好且對環境影響小的結構轉變,進而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推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環保產業是以傳統產業為基礎的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是結構調整中鼓勵發展的領域,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同時,環保產業的大力發展必將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良性發展。 2.5發展環保產業是滿足人民不斷提高的環保要求、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和履行國際公約的必然選擇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和環境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政府必須不斷加大環保投入,提高環保標準,嚴格環保執法,遏制并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同時要求企業必須通過承擔更多的環保責任,積極治理污染,生產無公害綠色環保產品,以提高企業自身的社會形象。當前,環境保護日益成為政治和外交的重要領域,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是我國必須預約的門檻,凡是不符合環境標準的產品很難在國際市場有立足之地。同時,一些國際環境公約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是《蒙特利爾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公約》《保護臭氧層公約》等對我國工業經濟的發展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加大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的力度,以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增強我國在國際外交中的地位。

三、我國環保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分析

3.1我國環保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環保產業雖然有了較快的發展,但總體而言,尚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與巨大的環保治理任務比,我國環保產業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缺乏市場競爭力

規模小,缺乏市場競爭力是我國環保產業面臨的第一大問題。據統計,目前全球環保產業每年的產值2005年將達8000多億美元,而中國環保產品出口僅為幾十億人民幣,遠遠低于環保產品的進口數值。我國現有環保企業1萬余家,但90%以上環保設備的技術水平距西方發達國家落后20年。集中體現在布局分散、規模小、技術和管理水平低、質量差、缺乏專業性、新技術開發能力弱、缺乏技術集成和設備成套化能力。環保產業現狀難以適應不斷改善環境質量的需要,與巨大的環保產業市場極不相稱,無法與國外先進的環保企業競爭。

(2)環保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

一是環保企業規模結構和布局不合理,還未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業或企業集團是中國環保產業面臨的第二大問題。并且這些環保企業多數集中在沿海和較發達地區。目前大型環保企業只占全國環保企業總數的2.8%(其中約65%為兼營),近90%都是小型企業,技術裝備落后,專業化水平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我國最大的環保企業年銷售額不足5億元人民幣,而進入世界500強的專門從事廢物處理的美國惠民公司,2000年的營業額已超過130億美元。二是環保產品結構不合理,環保設備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國產化水平低,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通過對正在生產的3000多種環保產品調查分析,約1/5的產品由于穩定性、通用性、產品功能和結構設計上的欠缺,難以適應新的環境產業市場,約2/5的產品需要改進。常規產品相對過剩,一些急需的污染治理設備又嚴重短缺。

(3)技術開發能力弱,產品技術含量低,關鍵技術和設備國產化水平低

中國環保產業尚未建立產、學、研相結合和以企業為中心的環保產品科研體制。我國絕大多數環保企業的開發力量主要依賴大專院校、研究院所,環保企業缺乏自主開發能力,科技研究和開發跟不上發展的需要,環保產業缺乏技術創新的源泉和將先進的環境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驅動力和能力,是中國環保產業面臨的第三大問題。多數企業重復生產低水平環保產品,而且技術開發的投入不足,尚未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開發和創新體系。環保產業技術含量低,生產的主要為常規產品,另外環保產品技術、產品質量發展不平衡,其中的關鍵技術和設備仍然依賴進口。如水處理主要為一般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和產品,垃圾處理設施運行不穩定,大氣污染治理主要是除塵設備,在大型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和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等重點領域的一些關鍵產品還沒有成熟的制造技術。我國環保產品的總體水平相當于國際20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大多數產品落后發達國家15-20年左右。

4頁 當前為第 2[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