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哥本哈根會議在爭執與較量中讓全世界更多關注“低碳”的重要性,哥本哈根會議將成為世界全面向低碳時代轉型的歷史轉折點。此次大會,中國政府宣布,到2020年將使國內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05年下降40%至45%。這意味著中國要在將“節能減排”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2009年12月7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節能減排,抑制產能過剩,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至此,低碳、節能理念已經融入了中國發展主基調。
隨著生產、生活、城市街道等照明的持續增長,照明用電在電力消耗中的地位日益凸現。據中國國際照明網統計,發達國家照明用電消耗的比重已經占到25%。與之相比,盡管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但照明用電已占全國電力消費總量的12%以上,并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遞增。據權威專家估算,以2007年國內城市道路照明為例,如果我國城市道路照明光源的1/3更換為高效節能的照明產品,其節約的用電量相當于一個三峽工程的發電量。因此,國家發改委已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全球環境基金(GEF)合作共同開展“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項目。作為白熾燈替代品的節能照明產品市場正迎來快速增長的良好機遇,尤其是作為革命性新型光源——LED在“低碳”、“節能”的大勢之下,更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在高歌猛進的低碳經濟大潮中,各類節能照明產品粉墨登場,各顯其能。然而,在這令人眼花繚亂的景象背后,呼聲極高的熒光粉型節能燈卻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致命威脅。如果不能清楚認知熒光粉型節能燈存在的致命缺陷,任其與LED新光源齊驅并駕,那么,在節能減排市場繁榮的背后,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將承擔災難性后果。
綜合多方面來看,無論是從環保的角度看,還是對技術指標進行比較,熒光粉型節能燈也應該被LED新光源取而代之:
一、原材料的污染及無法回收:大家都清楚地知道,熒光粉型節能燈里面都含有污染殺手——汞,1只燈管平均含汞0.5毫克,如果滲入地下大約可造成180噸水污染。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辦法回收節能燈管,防止污染。現今一般采取的深埋做法,卻在嚴重的污染水源。現在,很多國家都在倡導“節能燈取代白熾燈”,從節能角度無可厚非,但是從環境保護角度卻不見得可行。僅就白熾燈和熒光粉型節能燈相比較,雖然白熾燈能耗高但卻沒有可以污染環境的汞,熒光粉型節能燈節能卻含有污染殺手——汞。我們試想,在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的舞臺中,以中國為例,13億人口,如果每年每人使用5只節能燈管,合計65億只,則相當于325萬克汞污染源,如果滲入地下,將造成11700億噸水污染,后果不堪設想。僅此一點,它就應該退出歷史舞臺。
二、頻閃嚴重:節能燈有嚴重的頻閃,1秒鐘大約100-200次的頻閃。據統計,現在學生近視比例的提升,與教室內頻閃嚴重的日光燈有關,而且在某些精細操作領域,日光燈的嚴重頻閃會造成員工的疲勞,影響操作的精細度,存在安全隱患。
三、光衰嚴重:雖然節能燈廠家,尤其是T5管廠家都承諾壽命3萬小時左右,可是幾乎國內所有的T5節能應用案例,都是在半年左右出現嚴重的光衰,嚴重地影響了使用環境的照明質量,甚至有些行業不得不禁止使用T5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