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主要發達國家已經宣布的低碳經濟發展計劃總規模已超過5000億美元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下一階段中國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
站在全球的高度,“后危機時代”有一個增長潛能巨大的經濟領域格外引人關注——綠色經濟,即節能環保、新能源和相關產業。
幾乎是在奧巴馬政府喊出“新能源興國”施政口號的同時,英國、日本、德國等其他發達國家也紛紛將低碳經濟列入危機后的重點發展日程。而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次的經濟危機往往會催生新科技的突破,從而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近日在廣州舉行的首屆亞洲能源論壇上,各國與會高官和專家一致認為,能源領域正孕育著新的革命,新能源產業必將成為支撐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的戰略性產業。而亞洲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區,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比較快,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推動新能源快速發展尤為重要和緊迫。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主要發達國家已經宣布的低碳經濟發展計劃總規模已超過5000億美元。
在美國,奧巴馬政府已承諾,將在未來十年投入1500億美元用于替代能源開發,并已成立總額約30億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基金。本月初,白宮又宣布撥款24億美元,補貼新型電動汽車與電池的研發。
在歐盟2000億歐元的經濟恢復計劃中,亦有多項與節能環保直接有關,包括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以及發展汽車和建筑的清潔技術等。另外,英國計劃到2020年投入1000億美元,建設7000座風力發電設備;在德國,社民黨總統競選人施泰因邁爾本月初提出了一個“德國計劃”,希望借此與默克爾的基民盟在下月的大選中一決高下。這一計劃的核心,是推動德國向“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方向發展。社民黨希望通過這一計劃,創造400萬的就業。
日本政府則在今年推出的經濟刺激方案中重點強調了發展節能、新能源、綠色經濟的主旨,其措施是延伸和細化2006年提出的“新增長戰略”,如提高太陽能普及率措施、發展環保車措施、發展生物技術和產業措施,等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