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國務院1月4日發布的《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稱,到2020年,海南旅游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以上,旅游服務設施、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與國際通行的旅游服務標準全面接軌,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此消息一出,再次勾起沈陽人的"海南夢",引發廣大民眾的無限暢想,那么如今身處海南的沈陽人他們的日子究竟過得如何?如今的海南真的是遍地黃金?本報記者走近了這些懷揣"海南夢"的沈陽人。
人物一:常輝
最牛東北菜"沈陽造"
如果想在三亞吃上一頓地道的東北菜,10個三亞人至少會有9個推薦你去東北王酒樓飽餐一頓。可或許你有所不知,這家在三亞市乃至整個海南島最大東北菜館的高級管理團隊竟是清一色的沈陽人。十年的闖海經歷,究竟有哪些酸甜苦辣?東北王酒樓副總經理常輝向身為老鄉的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48歲的常輝來自蘇家屯,雖然已在海南打拼十年,但鄉音依舊。常輝告訴記者,沈陽人來到海南,最不適應的就是天氣。"沈陽一年四季分明,但三亞一年都是夏天。"常輝告訴記者,為了適應海南悶熱的天氣,他足足花了一年的時間。
記者看到,店內的裝修東北風十足,無論是大門還是吧臺都掛滿了一串串的苞米、紅辣椒和大蒜,大堂內的一角還摞了一個貼有"豐"字的大糧垛。"很多國內外的游客到了餐館后,都搶著在這合張影。"常輝拍著糧垛說。
翻開菜譜記者看到,在這里不僅能吃到正宗的東北大餅子,還能吃到東北大米、東北水餃和小雞燉蘑菇。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里不僅有的吃還有的學。
"吭哧癟肚:說話費勁;老鼻子:多;沙楞兒的:快點……"記者看到,在每間包房的墻壁上,都有一張印有東北方言解讀的告示板。"這些都是通俗易懂的東北話,若是常來這兒吃飯的老客人,有些已能算得上是半個東北人了。"常輝笑著說。嘮起海南這些年的變化,其實就在身邊。常輝告訴記者,餐館剛開業那會兒,整個大東海附近還很荒蕪,像得樣的酒店只有三家,可再看看現在,光周圍的大型酒店就有13家,若是算上大大小小的餐館加起來超過60家。
常輝告訴記者,雖然競爭對手增多了,但今年的銷售額仍比去年同期增加40%,這都要歸功于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
人物二:康健
在三亞安個"家"
在百度中搜索"沈陽人三亞",最先搜索到的就是"糖果tguo"的帖子。發帖人稱,"早就聽說三亞是個好地方,想來看看,老公滿足了我這個愿望,不但帶我來到了三亞,而且還在這里扎下了根……"
帖子的主人叫康健,如今在三亞灣藍色海岸開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庭旅館。
而通過帖子上留下的電話,記者在三亞采訪的期間,慕名訪問了這家由沈陽人開辦的家庭旅館。當得知是來自家鄉的記者,女主人康健熱情地接待了記者。
康健告訴記者,在三亞灣附近的小區里,80%以上都是家庭旅館,一些大型家庭旅館能有上百間客房,堪比經濟型酒店。
而在康健看來,開家庭旅館雖然瑣事很多,但收入還算不菲,最終還便于照顧孩子。康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套房子的每年租金將近8萬元,而由于今年的"海南熱",一個單間在最高時都可以賣到1100元/天,若是扣掉成本,僅春節期間就可以賺到1萬多元,而平常每月的純利也都在6000-7000元左右。
記者看到,由于春節是三亞旅游的旺季,為了能多賺取一些租金,康健一家三口只能擠進了由廚房改成的小屋內。"三口人擠在一張床上實在太擠了,通常我們都得串換著睡,看來干啥都不容易。"康健告訴記者,為了能多賺一些錢,她的家人還用從沈陽開來的私家車干起了包車業務。"由于游客太多,從初二到初六都沒有檔期,租車費一天至少800元,比平時漲了一倍多。"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