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關鍵
隨著我國硅材料產能的不斷釋放,開拓國內光伏產品應用市場迫在眉睫,這已經成為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國屬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低,還有很多常規電網覆蓋不到的區域。在過去的20年中,光伏產品作為解決無電地區人民用電問題的手段,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光伏發電成本高,在我國的推廣應用只能以政府采購、示點示范的形式推廣,一直以來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光伏應用市場。再加上由于國際市場的起伏不定,國內整個光伏產業都處在彷徨之中。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國內約有超過300家光伏組件企業倒閉歇業。由于各地光伏企業歸口管理部門不同,目前官方還沒有對倒閉企業數量作確切統計,但行業整體效益下滑嚴重,光伏組件企業苦熬寒冬、生存艱難已成不爭的事實。尤其是一些匆忙上馬、規模不大且處于產業鏈末端的中小企業更是度日維艱。
發展模式是癥結所在
實際上,中國光伏產業遭遇的所有問題,都能從這種“兩頭在外”境況閉幕并未得到改善,其發展模式上找到原因。比如,國際市場上多晶硅價格由幾百美元驟降到四五十美元,國內多晶硅市場隨之萎靡。仔細觀察現階段的整個光伏產業,在產業上游——除了少數企業開始推進關鍵設備的國有化之外,大多數企業生產多晶硅依然依靠國外設備。多晶硅生產基本形成了對國外技術和設備的“依賴癥”。而在產業的下游——太陽能電池的市場也在國外。高宏玲認為,光伏產業這種“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必然受限于國外產業的發展。
可以說,光伏產業是新興產業,但是其目前的發展卻遭遇了類似于鋼鐵產業一樣的困境。如果說鋼鐵業發展受限于國外的鐵礦石價格,那么光伏產業的發展則主要受限于對國外應用市場的依賴。
快速啟動光伏市場
由于光伏發電的成本高于常規能源發電成本,因此,電網公司以高于光伏發電成本的價格向發電企業收購電力,而國家根據《上網電價法》對電網公司進行補貼;隨著光伏成本的下降,上網電價也逐年下降,相應的,國家的補貼也逐年下降。推行《上網電價法》的目的是促進光伏發電成本快速下降,事實證明,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速度比上網電價的下降速度更快。
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光伏技術尤其是產業化技術進步幅度超過了之前幾十年的進步幅度,并且,我國光伏產業化技術的發展遠遠超過了實驗室技術的發展。可見,市場競爭拉動技術進步遠比單純在科研領域追求技術進步有效得多,啟動市場不僅僅是追求規模效應,還有拉動技術進步的作用。
因此,我國應盡快在光伏領域實施《上網電價法》,建立長效機制,啟動光伏市場,拉動內需,為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改善能源結構、加大減排力度,為我國能源環境和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