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取暖用上沼氣,照明和洗澡使上太陽能……現在,本市已有近60萬農民用上了可再生清潔能源。村民們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村容村貌也得到改善。本市農村已形成年節約3.21萬噸標準煤,年減排二氧化碳15.01萬噸的能力。今后每年都將新增2萬戶沼氣用戶,推廣2萬平方米太陽能,每年可新增節約3828噸標煤、減排7160噸二氧化碳。
市節能協會昨天在武清區梅廠鎮周莊村,為當地百余位村民進行了農村和農業節能減排十大技術、循環農業、發展區域經濟和建設新農村主題宣講。不少村民告訴記者,現在村里的沼氣池用起來清潔方便,還能拿到補貼。記者現場了解到,目前全市農村新建戶用沼氣池3萬余戶,養殖小區沼氣糞污處理工程140處,生活污水沼氣凈化工程8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55處,太陽能熱水器13.07萬平方米。全市農村已有11.90萬人用上清潔沼氣,3.41萬人用上方便的秸稈燃氣,40.52萬人用上太陽能熱水器,32.12萬頭生豬或相當此量的畜禽糞便得到無害化處理。
本市重點推廣農村沼氣、秸稈氣化、太陽能熱水器等設施的地區集中在薊縣、寶坻、武清、寧河、靜海、北辰、漢沽、大港,其中沼氣建設涉及全市80個鄉鎮的426個自然村。全市已建成村級沼氣服務網點75處,玻璃鋼沼氣池生產廠家8家,沼氣配套產業初具規模。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