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又一輪的災難砸向遍體鱗傷的中國。紫金礦業這樣腰纏萬貫的顯性災難大家看得很起勁,而像遼寧營口造紙廠持續向遼河、渤海非法排污的重大災難,很多人假裝雙眼茫然一片,什么也沒看見。
這樣的災難也不是隱性的,所有業內人士都清楚,住在兩岸的居民和住內水體里的魚蝦也都心知肚明。話說2006年的冬天,筆者也曾隨環境保護總局與其他八個部委聯合組成的督查組,到過這個造紙廠,當時官方的說法是“馬上要關,馬上要關”。
幾年的時間就這么過去,造紙廠在時間奶奶的煎熬下變成了更老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社會穩定”成為這個企業合法排污的更為強硬的理由。營口市政府左右為難,四面討好,犧牲來犧牲去,最后還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他們相信,反正污水是排向大海,知道的人不多,有緣“直接體驗”的人,更是稀少,因此遮掩、拖延上幾年十幾年,終究困難有可能自動消解,到時候,一個最不要臉的“拖字訣”,可能是中國式環保智慧的上佳案例。
在中國,地方政府確實一直處在角色混亂之中。人們不知道政府到底是要公共利益還是只追求經濟利益,人們分不清政府的一二把手與企業的一二把手除了名號不同之外,還有什么實質上的區別。地方政府被經濟發展的指標壓迫得喪失了最起碼的尊嚴和道德,喪失了作為政府的最基本立場,喪失了公眾信任政府的最普通法理。其結果,就是政府成了企業排污的“中場發動機”,成了企業污染排得更多更快的“鼓風機”。
于是乎,我們看到政府四處派員組隊,四處打探,八方出擊,開出沒有任何底線的優惠條件去拉攏高能耗高污染低品質的企業入駐;于是乎,我們看到,地方政府層層分解招商引資的指標,甭說環保局、林業局分到了高額的任務,就連檔案局、司法局也可能分到不少招商要求。本來僅僅可能是由招商局、發改委需要完成的工作,居然成了“全體公眾的共同責任”。這樣的后果就是,政府在企業面前,沒有了任何公共管理的職權。
因此企業也就很放肆和膽大。所有的企業都會把當時政府的承諾一一寫下“會議紀要”,仿佛“立字為據”的婚約,勢頭一不妙就拿出來要挾政府。當時你說好了鼓勵我免費排污三十年,如今我剛剛排污不到十年,就要我關張,就想憑一紙休書把我掃地出門,我當然不干。縱你再搬出千條法律萬字新政策,反正我抱著當年的山盟海誓就是不松口。政府此時更是為難,要說當年只是一時糊涂,為了幾個臭錢,為了滿足一下發展的欲望,而做下些許輕佻放蕩之事,倒也可以理解。要命的是企業入駐之后,更是貪上了這些企業的財色,有事沒事都要去揩點油割點肉,有理沒理都要人家交納些份兒錢管理費。所有的企業都是天下最會算賬的主兒,對于他們來說,所有的賄賂都會納為“科研經費”,所有的上貢上香之資都會被攤入“管理成本”,因此,政府的各部門或者各部門的員工從企業身上橫征暗斂走的每一分錢財,都會化為企業勇敢排污、非法生產的高昂動力。企業之所以敢在一方地面上肆意妄為,實則是受了政府明里暗里的指使和鼓勵。企業和政府本來是這個社會相互獨立的兩個生態位,企業管的是生產和銷售自家想要生產和銷售的產品,而政府是幫助法律出臺者使用各種已經施行的條文,對企業進行監管和引導。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政府官員接受的是公眾和環境和委托,幫助企業踐行其企業基本環境責任、隨時提醒企業,該付的資源費要付足,該上的治污設施要全部運營到位,該交納的環境修復費要交納足,該公開的環境信息要足金足銀地公開。而企業一旦違犯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民制定出來的環境法規,政府有權利以公眾委托的手段,對企業實施相應的懲罰。
因此,當環保部門說自己權力太小的時候,這個部門一定是在說謊。因為中國政府所有的權力都來自于全體人民,而全體人民都發出呼聲,要對非法排污的企業實施嚴厲懲罰的時候,環保部門居然不敢有任何的動作,顯然是其沒有盡到工作責任。
因此,當政府蹙眉掻首,說企業沒有能力上馬治污設施又為了照顧職工情緒而不敢關停的時候,政府同樣也是在說謊。確實,過去的企業是有其困難所在。但所有的企業都很清楚,上馬治污設施其實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唯一辦法,是其在市場上還可能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他們在內心里充斥著治污的渴望。他們遲遲無法動彈是因為有太多的因素束縛住了他們的手腳,有太多的未明因素讓他們對政府不敢抱有期望。政府此時該做的,是苦口婆心地告訴企業,上馬治污設施沒錢不怕,從銀行貸款,一家銀行貸不足,幾家聯貸,只要你企業真心想發展,只要你企業真的愿意對環境負責,政府哪怕越軌一回,幫你組織一下供需方見面會,“協調”一下貸款,也都不為執政之失。放眼全國,無論紫金礦業還是營口造紙廠,我們都看到了地方政府在企業背后的“鼓風吹火”之功。紫金礦業如果沒有福建省政府、上杭縣政府的阻擋和攔截,也許今天早把環境污染問題解決了。遼寧營口造紙廠如果沒有營口市政府表面上聰明實際上無能透頂的“會議紀要”封擋,也許今天早在中國紙業市場上叱咤風云,成為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好榜樣。
地方政府每每看似護佑企業、幫助企業的行動,其實都是在脅害企業、坑害企業,就像地方政府表面上是為當地招商引資,其實是給當地引來了生態災難一樣。因此,紫金礦業和營口造紙廠的荒唐故事,又一次提醒全國各地雄心勃勃想要快速致富的大小企業老板們,永遠不要相信政府,政府是座永遠靠不住的假山,它今天在你面前表現出的萬種風情,不過是勾引你為它貢獻所有色相的美人計而已,它今天在你面前許下的萬語千言,最后都將證明是未來迫害你的甜蜜陷阱。
企業還是做回企業本行,遵守一切法規,踐行一切給公眾和消費者的承諾。最終,只有獲得了公眾和環境信任的企業,才可能掙得踏實,花得放心,活得長久,過得舒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