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很好,聽起來很美,做起來很難。這句話可以描述生物質發電項目的現狀。
山東省有一個投資2.6億元人民幣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去年一年就虧損近2000萬元,但這并未擋住此類項目的建設熱情。
非但山東如此,國內已經投產的絕大多數生物質電廠普遍存在著類似情況,虧損嚴重。
一年虧損近2000萬
山東省物價局近期公布的一份調查材料,揭開了山東京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下稱“山東京能”)的生存窘境。
“山東京能”項目總投資2.59億元人民幣,運營兩臺12MW燃燒棉花秸稈的生物質發電機組,年上網電量達1.2億度,兩臺機組分別于2008年6月和9月相繼投產。
但在投產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2010年之前),“山東京能”已經累計虧損超過2500萬元。在去年一年實際虧損就有1841萬元。
“自2008年6月第一臺機組投產以來,雖然已累計發電1.4億度,但由于基建投資大(是同容量燃煤電廠投資的3倍)、設備不成熟、改造費用多、秸稈收購量不足等原因,該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自投產至今已累計虧損2500余萬元。”調查報告如是說。
即使各方面補貼全部到位,“山東京能”仍難擺脫虧損的境地。因為,過去一年多的運行表明,這家生物質發電廠每發一度電(千瓦時)的成本是0.839元。
山東省物價局批復給“山東京能”的電價為每度0.594元,結網費用每度0.01元。國家發改委批復增加臨時電價補貼每度0.1元。這樣算起來,每度電可以賣0.704元。
成本與電價之間的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發一度電虧損0.1元多的局面,至今仍在持續。
山東省物價局的調查材料中說,國內已經投產的絕大多數生物質電廠普遍存在著類似情況,虧損嚴重。
“現在山東省上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幾乎都虧損。”日前,“山東京能”計劃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燃料成本高企、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因素影響下,幾乎所有生物質發電項目一投產就陷于虧損的尷尬境地。
而據記者了解,較早投產的魯西南單縣某生物質發電廠,也只是個示范項目。“有人來參觀時運行,平時停產。”
針對上述窘境,發改委決定進一步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包括統一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75元。通過招標確定投資人的,上網電價按中標確定的價格執行,但不得高于全國農林生物質發電標桿上網電價。上網電價低于上述標準的,上調至每千瓦時0.75元。
燃料缺口大
在原料供應方面,許多生物質發電項目論證存在一廂情愿的現象。
按照“山東京能”的裝機容量,其年發電總量可以到2.6億度左右。但從其投產之后的實際情況看,其產能僅僅發揮了一半。
山東省物價局的調查材料中說,“山東京能”項目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測算的無棣當地棉花秸稈產量達到25萬噸,而事實上,去年該企業在無棣縣的實際收購數量大致在5萬噸。
“目前在無棣、沾化、東營區域已經形成了秸稈市場搶購的混亂局面。”調查材料稱。
醉翁之意
造成“山東京能”燃料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周圍同類項目的建設。
“目前在該公司周邊已投產生物質發電項目2個;已核準、正在建設的項目3個。所有項目距該公司均不超過100公里,燃料市場的惡性競爭在2009年已經顯現,今后會進一步加劇。”調查材料說。
許多進入生物質發電行業的投資者,對行業的盈利能力是知道的。但因為政策因素的影響,即使現在虧損,也愿意進入,因為這些項目可以獲得銀行優惠貸款。這一是出于占領陣地的需要,再就是融資的需要。行業人士如是對記者分析。
曲阜生物質發電項目的招商說明書佐證了這一說法,投資生物質發電項目可以享受到六大優惠:可以享受政府最優惠的價格批地;享受銀行貼息貸款;購買國內的設備可退增值稅;享受國家的電價補貼0.35元/度15年;享受大部分及多項稅收的減免15年;作為環保和創新技術和農作物秸稈的消化企業可爭取各級政府的財政扶持。
不過,進軍生物發電的不僅僅是眾多民企,大型央企在此領域也躍躍欲試。日前有媒體報道稱,生物質發電產業啟動之初,國家電網公司和五大電力集團在已經核準的119個項目中占去六成以上的份額。
近年來,由于傳統火電項目受高煤價及環保政策的約束,各電力集團逐漸將擴張方向重點押在水電、核電和新能源上,電源結構“被動調整”向“主動調整”的跡象日益明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