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農村普遍存在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禽畜亂跑“五亂”現象,環境臟亂差。
為此,河北省近年來開展以村內道路硬化、街院凈化、村莊綠化為內容的“三化”行動。截至目前,全省近5萬個行政村中已有2萬多個村完成“三化”任務。通過道路建設,一大批農村“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狀況徹底改變;通過街院凈化,“五亂”現象得到清理;通過村莊綠化,一大批村實現了“村在林中、院在樹中、人在綠中”。此外,通過改廁、改水、改廚、改圈等,有效改善了農村衛生條件和環境狀況。
為防止“三化”行動“水過地皮濕”,河北省著手建立長效管理模式,實行農戶包門前、黨員包街道、兩委包全村、物業化管理的“三包一化”管理模式。城市近郊、建制鎮所在村按照城市社區管理的辦法,設置專業隊伍,做到道路、林木日常養護,農戶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清運。
河北省永年縣界河店鄉杜劉固村采取村企共建模式,早在1995年就完成了村莊改建。如今,花園式的杜劉固村,田間道路郁郁蔥蔥,進村路和主街道寬敞整潔,人行道旁花草綠樹競相爭艷,農家院內瓜果飄香。
改善農村居住環境 大力建設燕趙新民居
2007年,河北省文明辦、建設廳和民俗文化研究會組織開展了“河北省新農村民居建筑設計大賽”,評選出100套獲獎作品,連同效果圖、施工圖等一并編輯成《燕趙新民居》圖冊,免費向全省5萬個行政村發放,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
前不久,河北省磁縣南城鄉東南城村54歲的村民陳寶生剛剛搬進一座240平方米的二層獨立樓房。這座樓房就是完全按照《燕趙新民居》圖冊中第4號作品的設計建造的。灰色的瓦房脊造型、部分灰磚立面,既融和了當地傳統的民居建筑元素,又充分考慮了居住空間的合理性。而且,太陽能、衛生間、沼氣灶、有線電視、電話、寬帶網、車庫等現代設施一應俱全。
陳寶生對記者說:“這座二層小樓可比原來的破舊老房住著舒服多了,房子越干凈越想收拾,時間長了就像城里人那樣講衛生了。除了這些,建造成本也能承受,平均每平方米不到560元,跟原來自己蓋房價錢差不多。”
當地干部介紹說,過去,農民家里有了積蓄首先想到的就是蓋房子,只要落伍了就翻蓋房,幾乎一代人至少要重新蓋一次房。不僅使用周期短,而且設施不齊全、占地面積大,既浪費錢又浪費地,還容易因宅基建房糾紛引發村民矛盾。東南城村新建的64套二層民居,規劃整齊、設施齊全、質量過硬,完全可供一家三代人長期使用。
河北省文明辦主任白石介紹說,新民居使農民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生產生活更加方便、舒適,使農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進一步形成。
為配合推廣示范農村新民居,河北省在土地使用、村莊規劃、金融貸款、基礎設施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民居建設的配套政策。今年,將新民居的示范范圍擴大到1000個村。
改善農村文化環境 大力建設文化設施
河北省有關部門在調研中發現,越是文化設施落后、文化生活缺乏的農村,打架斗毆、聚眾賭博、游手好閑等陋習及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就越突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