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三:資源環境稅年內破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在談及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時,提到要“為資源環境稅費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間”。
這意味著,被各方所期待多年的資源環境稅費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有望在年內破局。
“我認為現在到了資源稅改革的時機,應該不失時機地抓住,把經濟杠桿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起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在通脹尚未構成現實壓力的情況下,應抓住良機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需,減少出口依賴,同時推進資源價格改革。
“前幾年曾經反復討論過資源稅費改革,但一直找不到恰當的時機啟動,而目前正當其時,應該抓住這個時機。”他說。
今年“兩會”期間,農工黨中央也提出了《加快制定和實施碳稅政策,促進低碳經濟穩步發展》的提案。該提案稱,基于二氧化碳排放稅基的碳稅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關鍵步驟和最具市場效率的政策工具,已經成為許多發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政策選擇。
農工黨中央的提案認為,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關鍵時刻,制定和實施碳稅政策,給企業明確國家繼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政策信號,引導企業主動調整能源結構和產品結構,通過科技創新,占領低碳能源、低碳技術、低碳產品等制高點,對于我國實現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提高國際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據本報記者了解,近兩年環保部、財政部等單位已經圍繞資源環境稅改革做了大量充分的準備。2009年,有關課題組分別赴湖北省和安徽省開展了“環境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環保核查、稅務征收”征管模式試點改革情況調研,以及“環境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和“排污收費情況”調研。
同年,環保部、財政部、稅務總局三部門還組織召開近10次環境稅方案研討會。結合應對美國、歐盟對我國的原材料訴訟案件,按照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以及環保部的要求,開展相關稀缺資源稅費研究、碳稅政策研究以及水資源稅費政策改革研究。
不過,據環保部環境規劃院葛察忠研究員介紹,選擇合適的環境稅費并不容易,這也是該項政策難以出臺的原因。
據介紹,目前中國現行稅制中的稅種數量有22個,實際征收的稅種為20個,還沒有專門的環境稅稅種。葛察忠稱,盡管車輛購置稅、燃油稅、消費稅、資源稅、關稅、出口退稅等現行稅種考慮或部分考慮了環境保護,但主要表現為一些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稅收優惠和稅收懲罰規定,調節力度相對較小。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靳東升介紹,1999年到2008年,中國資源稅收收入由62.86億元增加到301.64億元,10年間收入增長迅速。但資源稅收入占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始終保持較低水平,分別為0.61%和0.52%。
據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介紹,近年來,國家在生態補償、排污許可證與排污交易、綠色信貸等方面的研究和試點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已經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框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