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加快進口乙醇
日本國際銀行公司(JBIC)與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于2007年3月初簽署80億美元協議,以支持巴西向日本出口乙醇。Petrobras向日本供應乙醇預計每年為30億公升,使日本進口巴西乙醇將達近90%。2006年,巴西出口乙醇34億公升,其中小于7%即2.254億立升出口到日本。
日本三菱公司于2007年3月底與巴西Grupo Sao Martinho公司簽署了30年的乙醇供應合同。按該合同供應的乙醇燃料將相當于日本年乙醇需求總量約15%。三菱公司在Grupo Sao Martinho公司的子公司Usina Boa Vista公司將持有10%的股份,從而成為在巴西乙醇生產商中參與直接投資的第一家日本公司。
三井商社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已簽署協議組建各持股50%的合資企業日本巴西生物能源綜合公司,將向日本市場供應乙醇。
為順應這一變化,日本汽車制造商已在開發使用生物乙醇燃料的汽車,使之減少對汽油的消費。日產汽車公司已接受日本政府的委托生產使用E10(摻10%乙醇)汽油的汽車,而豐田汽車公司接受日本政府的委托生產使用汽油-生物乙醇混合燃料汽車。
日本農業聯合體協會計劃到2009年1月起在日本西北部開始出售3.3萬立方米/年(20.7562萬桶)E3調合汽油(含3%乙醇的汽油),作為日本中型規模推廣乙醇汽油的一部分。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該協會計劃于2008年5月在西北部Niigata建設以稻米為原料的乙醇裝置,年產能為1000立方米。日本目標是2008~2012年間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6%,包括到2010~2011年消費50萬立方米/年生物燃料的目標。
日本伊藤忠貿易株式會社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將合作生產以甘蔗為原料的生物乙醇,于2010年起向日本出口。作為計劃的一部分,伊藤忠與Petrobras將在巴西東北Pernambuco州建設5~7座煉制廠,計劃生產27萬立方米(7130萬加侖)/年生物乙醇。主要出口至日本,出口營業收入預計將達10億美元。
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與日本三井集團于2008年4月初組建銷售生物燃料合資企業。該企業名為日本-巴西生物能源公司,旨在將巴西甘蔗乙醇銷售到世界市場,尤其是向日本供應乙醇。日本需求工業乙醇將達到3億升/年。該合資企業將建設從巴西Goias州的Senador Canedo到Paulinia長度為1150km的乙醇管道。
巴西加快向日本出口乙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于2008年8月中旬已開始向日本銷售乙醇。Petrobras通過與日本醇類貿易公司各持股50%組建的合資企業巴西-日本乙醇公司銷售乙醇,截至2008年8月中旬,巴西-日本乙醇公司已向日本醇類貿易公司銷售了1.5萬千升(94347桶)乙醇。巴西-日本乙醇公司計劃到2008年底再向日本醇類貿易公司供應2.5萬千升乙醇。到2009年乙醇銷售量將提高到10萬千升。巴西-日本乙醇公司在韓國東南部蔚山擁有中規模乙醇貯罐。
2008年7月,Petrobras與日本三井公司和巴西乙醇生產商Italuma公司簽署了建設其第一套乙醇裝置協議,在巴西Goias州Italuma建設2億升/年乙醇裝置。合作伙伴將使其于2009年下半年初步投產,計劃自2013年起使最大生產量達2億升/年。上述公司將使該裝置生產的全部乙醇銷往日本。
巴西糖類和乙醇生產商Cosan公司于2009年7月15日與日本三菱公司簽署為期3年的向日本出口乙醇合同。據Cosan公司稱,乙醇出口將達8000萬升(2100萬加侖)/年,將用于生產乙基叔丁基醚(ETBE)。Cosan公司現生產乙醇能力為23億升/年,其乙醇生產量約20%出口到歐洲、美國和亞洲。
3. 乙醇利用與自主生產
作為世界第3大石油消費國,日本現尚未使用乙醇汽油,現頒布的法規已允許國內汽油分銷商出售調有3%乙醇的汽油(E3)。
如果日本推行在汽油中調合6%~10%乙醇,則日本乙醇消費量到2010~2011年將會提高到60億~70億升/年。然而,由于乙醇可用量的限制,日本在汽油中現調合3%乙醇,消費量還較低。大多數消費為政府資助的一些中型項目。按照目前的法規,迄今煉制商在汽油中可調合高達3%的乙醇。
為了更有效地將乙醇燃料推向市場,日本北海道積極為該種燃料爭取更優惠的政策。北海道向中央政府申請一項地區性的優惠政策,降低該地區混合乙醇燃料稅收標準。在《京都議定書》中,日本政府作出承諾,在2010年前將生物燃料在能源總量的比重提升,在2010年財政年使用價值50萬公升原油的生物燃料。然而生物燃料的成本較高,推廣較難,日本政府想要履行承諾必須加大政策力度。北海道是日本地區生產乙醇燃料的主要區域,日本最大的乙醇燃料廠就建設于此。生產旺盛更需要廣闊的市場作為支撐,為了讓成本較高的乙醇燃料在同常規燃料的競爭中更顯優勢,北海道決定向政府申請更優惠的稅收政策。與以往不同,此次北海道申請的是地區性的特殊政策,提議將日本按照能源環境的不同劃分為若干區域,對各個地區的生物燃料實行程度不同的稅收政策。
日本經濟產業省、新日本石油公司、豐田汽車公司和東京大學等產官學機構聯合議定,擬于2015年前在日本實現年產20萬千升低價生物燃料的量產目標。生產生物燃料所使用的原料將以禾本科植物和柳樹為主。在日本南部生長有眾多的禾本科蔗茅屬草,它們將作為生產生物燃料的首選原料,3年左右時間即可收獲的柳樹、白楊等闊葉樹為候補原料。由于原料栽培種植的費用很低,日本生物燃料的成本將大大降低,與進口乙醇相比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據測算,在半徑7公里的土地上種植禾本科植物每年可收獲130萬噸原料,能生產10萬至20萬千升生物燃料,未使用的農業用地也可得到有效利用。在2008年3月底召開的“生物燃料技術革新協議會”上,各方根據這個目標制定具體生產計劃。
日本化學工程和機械公司、三荾公司和Kirin Brewery公司于2007年7月底宣布,組建財團在日本清水建設生物乙醇裝置。投資為60億日元(4900萬美元)的裝置生產1.5億千公升/年生物乙醇,裝置于2009年3月投產。該生物乙醇裝置以甜菜和小麥為原材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