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雙方關系扭曲:潛規則乘虛而入
顯然,作為認證機構的挪華威公司并不想讓此案受到公眾的過多關注。
“中國碳減排行業第一案”的開庭,便引來了眾多媒體的采訪。庭審一開始,挪華威公司的代理人就向法庭稱,“強烈反對媒體旁聽和報道”,要求不公開審理。法庭認為,從目前證據看尚不涉及商業機密,作為項目業主的華光潭公司并未申請不公開審理,因此駁回了被告申請。
“由于挪華威的過錯使得華光潭項目喪失了申請自愿減排項目的機會。” 太比雅公司在法庭上表示,“而且,挪威船級社否決碳減排項目的原因不能讓人信服”。
“挪威船級社出具否定性審定報告,系因華光潭項目本身不符合自愿碳減排標準(2007)的規定,挪威船級社并未對其造成任何損害。” 挪華威公司反駁道。
記者在庭審中了解到,申請認證的中方企業需要履行的義務只有付款、提供技術資料。
除此之外,從審核文件——現場核查——書面評審——出具初步意見——由挪威船級社審核出具最后的審定意見的整個過程,都在認證機構的掌控之中。
而且,在VCS項目審定機構出具否定性審定意見的情況下,無論其何時出具,都不可能作為注冊文件提交VCS注冊登記處進行注冊使用。
據媒體報道,目前經聯合國認證可以進入CDM和自愿減排項目的認證機構不到30家,而在中國這個最大的碳賣方市場上,活躍著不足10家的認證機構。
而挪威船級社是最早進入CDM和VCS認證領域的公司。2009年之前,挪威船級社的市場份額幾乎占到了70%左右。
“在強勢的碳減排認證機構面前,企業和認證機構之間雙方關系嚴重扭曲。”一位業內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暴露出了國際碳交易機制的不足。”
在碳減排認證中,還有許多“潛規則”。
在庭審中,法官問道,在簽約時原告知不知道被告是分包商時,被告挪華威公司回答說,根據合同條款規定,挪威船級社有權分包,對于集團內的公司分包商不需要書面告知客戶。并稱“這是行業慣例。”
更有意味的是,作為聯合國指定的掌握碳減排生殺大權的認證機構,無論DNV中文的名稱——挪威船級社,還是直譯名稱——挪威真理認證有限公司,這兩個名稱在中國國內都沒有進行過認證、注冊。
碳減排市場期待中國標準
碳交易作為新興的商業領域,因其具有標準化的金融屬性,又包含國際化的政治因素,而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
“碳減排指標不同于一般產品,看不見、摸不著,正因為這一特性,認證和審核是碳減排鏈條上的關鍵一環。”專家指出。
中國企業期待在碳交易市場上能有自己的標準。
而要在中國建立一個有效的碳交易市場,必須首先制定一套完整的、有公信力的、適合中國的碳減排標準體系。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北京環境交易所聯合其他參與方共同發布了“熊貓標準”,邁出了中國參與碳交易標準建設的第一步,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不久前,方興地產(中國)有限公司通過北京環境交易所成功購買了16800噸“熊貓標準”的自愿碳減排量。
“這在發展中國家尚屬首次,標志著中國企業在碳交易領域邁出了具有里程碑的一步。” 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唐茂松指出。
2010年10月19日,在上海世博會聯合國館,《中國自愿碳減排標準》正式發布。這是中國參照國際規則自主研發的首個完整的自愿碳減排標準體系。
據介紹,《中國自愿碳減排標準》體系包括章程、碳減排技術標準、碳交易標準、登記注冊核銷流程、調解與仲裁規則等內容,是將國際形勢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中國主導與借鑒國際經驗相結合的中國自愿碳減排標準體系。
“通過《中國自愿碳減排標準》審定與核查的碳減排量將具有國際權威性,為國內外市場所認可。”中國自愿碳減排標準理事會理事長程天權說。
中國標準能不能被認可,還需要市場的檢驗,但畢竟走出了第一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