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出,2010年講據需以政府高額補貼方式再推廣1.5億盞節能燈 ,一次取代耗電量大的白熾燈,預估最少可帶動約140億元人民幣的商機。低碳 經濟為當前于未來照明 產品指引著節能與環保的發展新趨勢。
數據顯示,在已經過去的3年中,中國“熄滅”了數十億白熾燈,點亮同樣數量的節能燈,這顯示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各大品牌真飛速發展。尤其在奧運會、世博會、也遠輝以及國內大型項目工程的推動下,LED ,T5熒光燈 等儼然成為行業的主角。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的各種政策出臺,高耗低能的照明產品被打來那個淘汰,國外節能環保光源產品市場也呈現出剛性需求。對中國節能光源產業來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所長蔡祖泉生前曾表示,中國照明企業在節能燈制造和營銷渠道方面有很強的競爭力,但是要與國際品牌競爭,除了有品質過硬、技術領先、獲得市場任何的產品之外,研發力量更是不可或缺。“隨著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兩到三年內,一定會成長起3至5家優秀節能燈品牌企業,并且將影響全球”。
2010年,在國家節能燈推廣活動繼續開展的同時,其回收問題也將獲得更多的關注。
此前,由于節能燈應用數量不多,所帶來的污染問題沒得到足夠的重視,而隨著節能燈的大量應用,汞排放量過大已經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關注。有業內人士稱節能燈汞污染問題可能引發“生態災害”,而現在行業內還沒有任何關于如何回收廢棄節能燈管理體系。由于廢棄節能燈中的汞不具備再利用價值,因此,無論是生產廠家還是經銷商都不愿意為此項花費買單。而即便是有相關部門負責回收,由于沒有包裝,廢棄節能燈在運輸過程中又極易損壞。此外,很多幾種回收場所只能夠妥善保管燈泡,而并不具備節能燈拆解的相關設備。
對于我國來說,積極發展無汞節能燈技術和產品,實施強制回收幾只已成為節能減排工作中十萬火急的大事。專家和環保人士呼吁政府和行業內應盡快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尋找替代品方案。節能燈如何在“節能”的同時實現“環保”,講會成為今年節能燈推廣工作的重要課題。
照明企業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能否打贏這場產品技術創新和質量過硬的機遇戰呢?為確保節能推廣活動正常有序的實施,國家是否已有相應的科學政策體系來保證呢?2010年,同樣值得人們深思。
2010年,節能綠色環保為主題的低碳經濟已成為照明行業的主旋律,對節能光源產業來說,也將面臨新的考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