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非常嚴重的情況,中國政府及相關企業應采取有力的行動。”針對美國聯合鋼鐵工人工會對中國新能源的申訴,國內最大的光伏企業尚德電力CEO施正榮有些激動。
在9月17日舉行2010年無錫新能源大會上,施正榮稱,希望各方能使美國不制裁中國的光伏產業,否則對中國光伏業影響是“巨大的”。
9月14日,美國聯合鋼鐵工人工會(United Steelworkers,簡稱USW)向外披露了向美國政府提交了一份近6000頁的簡報,以控訴中國不公平地補貼其清潔能源技術行業,光伏行業位列其中。
阿特斯CEO瞿曉鏵向本報記者表示,新能源產品應允許全球流通,其已在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表達對USW做法的反對,但其亦承認“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必然會遇到貿易摩擦”。
但曾在美國工作生活二十余年的晶澳太陽能CEO方朋表示,國內對USW的控訴應冷處理,由于現處于美國中期選舉的敏感時期,如果國內高調回應很可能被美國政客利用,做不利于中國的裁決。
“現在又進入一個極其不冷靜的階段。”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近一年來國內光伏產業產能擴張過快,而市場主要依賴少數國家,中國光伏產業很可能無法獲得所需的市場空間。
反補貼申訴
相對于施正榮的高調與激動,國內其它光伏企業則顯低調,“靜觀其變”成為國內多家光伏企業的態度。
據USW稱,其于9月9日向美國政府提交了相關報告,指責中國政府通過歧視性法律法規、技術轉讓條件、關鍵原材料控制及大規模政府補貼等措施以增強中國企業在新能源產業的地位,上述措施總價值高達“數千億美元”。
在USW披露的簡報概述文件中,其把中國措施分為五種:降低關鍵原材料的可獲得性,比如控制稀土出口;違反WTO禁止按照出口業績和“本土化”程度提供補貼的規定,如特別針對新能源出口產品的研發基金;針對進口商品和外國企業的歧視性措施,比如光伏和風電的國產化率要求;技術轉移規定,如利用美國光伏企業Evergreen Solar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強迫其把相關技術轉入合資公司;干擾貿易的國內補貼。
USW主席杰拉德(Leo Gerard)稱,新能源產業是美國鋼鐵工人的未來,中國采取了各種能加強其主導新能源產業的措施,而其中很多是不符合世界貿易規定的,美國絕不能在能源產業制造方面上做出任何退讓。
負責處理USW申訴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表示已按已有程序審核該申訴。
施正榮稱,光伏產業的國際貿易摩擦是沒有必要的,光伏產業是一個全球行業,以國內光伏產業的原料多晶硅為例,其39%和18%分別來自美國和歐洲,“中國政府及企業應向外面公布事實的真相,避免被美國媒體歪曲事實”。
方朋認為,在USW提起的申訴中,中國不應與美國正面對抗,美國政府可能會發起調查,但“應不會做出不利于中國光伏產業的裁決”。
方朋稱,由于美國正要進行中期選舉,而USW人多勢眾,眾多政客都欲拉攏,如果與美國正面對抗,會使得USW的申訴影響擴大,難免有美國政客想借助此事件獲得選民支持,從而做出對中國不利的裁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