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是可再生清潔能源,合理有效地運用好沼氣不僅能夠調整能源使用結構,還可以極大地改善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給農牧民帶來實惠方便,鄂爾多斯市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提出“新建一批沼氣入戶”,以大幅度提升沼氣入戶率。為進一步了解政策落實情況,記者采訪了市農牧業局生態能源站站長史有成。
記者:史站長,我們對農牧區沼氣建設入戶這一政策應該如何理解?
史有成:戶用沼氣項目是國家一項重要的惠民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內容。鄂爾多斯市提出要“新建一批沼氣入戶”,就是要在基礎條件比較好的農牧區,集中建設一批沼氣基礎設施,大幅度提升沼氣入戶率,改善農村牧區生活條件,治理農村牧區生態環境。
記者:在沼氣入戶實施過程中,有什么樣的建設標準?
史有成:從規范項目建設入手,建設執行以下標準:
一是以“一池三改”為基本單元,即戶用沼氣池建設與改廁、改圈和改廚同步設計,同步施工。二是堅持高建設標準,在“一池三改”建設基礎上,廁所安裝蹲便器,墻地面貼瓷磚;統一配置專用灶柜或建固定灶臺;有條件的農牧戶改建節能炕灶及配套沼氣飯煲、沼氣熱水器、沼氣燈。三是農村沼氣村級物業網點建設遵循“六個一”標準。即一處服務場所,一個原料發酵貯存池,一套進出料設備,一套檢測設備,一套維修工具,一批沼氣配件,做到服務有人員,有場所,有設備,有配件,有原料。四是執行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建設標準,建設主體為養殖大戶、村委會或合作組織,選擇規模養殖場或養殖小區進行建設。
記者:今年將建設多少戶,分別在什么地方?
史有成:該項目從2003年開始實施,到2008年底,鄂爾多斯市共計完成戶用沼氣3.3萬座,3萬戶農牧民用上清潔能源沼氣。2009年鄂爾多斯市范圍內建成2.4萬戶,分布在8個旗區的優化發展區和適宜發展區,重點實現沼氣入戶的范圍包括,養殖園區、養殖小區、養殖大戶、養殖企業和養殖場;設施農業和現代農牧業項目區;新農村和標準化居民點。
記者:鄂爾多斯市農牧民在沼氣建設上有哪些優惠政策?
史有成:今年市里進一步加大了對項目的重視,增加了投入,2008年至2009年,國家新增沼氣入戶工程,總任務29017座,總投資19639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595萬元,地方配套4371萬元(其中市級配套2516萬元),農牧民及企業自籌9672萬元。平均下來,建設一座沼氣池國家對農牧民的補助大約有1500元,市里面補貼600元,農牧民自己籌集4000元左右。
記者:沼氣入戶項目的實施,取得了哪些效益,給農牧民帶來了哪些好處?
史有成:新建沼氣項目在鄂爾多斯市啟動以來,各級政府將扶貧項目、農業綜合開發、農村衛生項目、養殖園區建設、退耕還林等項目進行有效地整合,使農村牧區戶用沼氣項目達到了綜合建設、綜合利用、綜合效益的目的。沼氣入戶解決農牧民生活用能,增加農民收入。沼渣、沼液是優質、高效、無污染的有機肥料,可以培肥土地,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還減少了植被破壞,保護了生態環境,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