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今日焦點 » 正文

太陽能光伏產業 中美“斗則兩傷”

發布時間:2010年11月3日 來源:中國電子報

....

    啟動“301調查”,在所有新能源行業中,光伏產業所受沖擊將最大。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美在新能源領域“斗則兩傷,合則兩利”。


    10月1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啟動對華清潔能源有關政策和措施的“301調查”,并計劃在90天內完成相關調查。業界一致認為,啟動“301調查”,在所有新能源行業中,光伏產業所受沖擊將最大。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美在新能源領域“斗則兩傷,合則兩利”,中國光伏業應重新梳理國內的政策,制定新的發展思路。


    新能源產業之爭升級


    這份由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出的超過5800頁的書面報告指出,中國政府通過歧視性法律法規、技術轉讓條件、關鍵原材料控制、大規模政府補貼以及違反WTO規定設置補貼門檻等措施,導致美國相關企業的利益受到了極大損害,使美國本土工作崗位流失,并給美國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貿易赤字。


    在申請書中,有一段關鍵的話值得關注:“在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其他國家卻以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定的做法將自己在未來最重要的生產領域推至領先地位。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相信,未來能夠引領清潔能源經濟的國家必將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如果美國想繼續引領世界經濟發展,就必須要求所有國家在競爭中遵守規則。”


    業內人士認為,美國看到近年來中國在新能源領域高速發展,對其造成一定的威脅,因此,希望在中國新能源列車高速行駛的過程中踩一腳剎車,以搶占新能源領域的制高點。近幾年,美國通過立法制定能源政策,引導能源的使用。其最近的能源政策法案包括《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2007年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2008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以及《2009年經濟復興與再投資法案》等。美國政府在預算資金上也向新能源采取傾斜措施,在美國能源部2010財政年度預算案當中,有264億美元撥付給能源部的能效與再生能源局。這項預算旨在大規模擴大使用再生能源,同時改進能源傳輸基礎設施。


    也有專家認為,“301調查”的背景主要是就業問題,眼下美國失業率太高。“美國光伏產業在美國東部關了不少公司,美國民眾認為,中國的補貼政策導致光伏組件價格過低,導致他們失業。”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張輝說。


    而實際情況是,中國的光伏產業對美國相關產業的出口有相當大的幫助,甚至有些公司完全靠產品出口到中國而起死回生。北京京運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黎志欣表示:“以京運通為例,我們做的設備所需要的關鍵材料——石墨保溫材料全部是從美國一個公司進口的,進口量是該公司產量的1/3。我們是該公司最大的客戶,僅今年進口就達1000萬美元。”在光伏企業中有不少高管及設計人員是從美國聘請的。“可以說,在光伏領域,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金額比出口的金額多得多,這為他們提供了多少就業機會!”


    而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設廠更是直接為當地增加了就業人數。無錫尚德相關負責人表示,坐落于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古德伊爾的尚德美國工廠,初期規模為年產30兆瓦,員工人數75人;到明年年初,產能將擴充到50兆瓦,將提供150個就業崗位。


    若美獲勝兩敗俱傷


    有關專家分析,“301調查”假設最后判定美方獲勝,那么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首先,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出口稅率將提升。其次,美國可能會采取交叉報復,即除對光伏產品提高關稅外,也會對其他行業增加關稅。最后,業內人士擔憂,這將影響對歐盟市場的出口。如果美國對中國做出不利裁決,歐盟也會跟進,非常便利地做出類似裁決,因為歐美經常在針對中國的貿易制裁上采取一致行動。


    如果美方獲勝,對美國企業尤其是光伏材料和設備企業來說,損失也是巨大的。雖然美國光伏產品一半來自中國,但是整個產業鏈上的高利潤環節如材料、設備等卻被美國公司掌控。中國光伏產業鏈多個環節如材料(如多晶硅)、設備(切割機、鑄錠爐、還原爐及氫化爐等)、背板等很多產品都從美國進口。據悉,2009年,中國50%的光伏材料是從國外進口的,其中的50%來自美國。另外,我國60%~70%的光伏生產設備也是從國外進口的,其中大部分也來自美國的應用材料和GT公司。


    此外,美國的投資者也會受到牽連。目前我國主要光伏企業均在美國上市,如無錫尚德、保定英利、常州天合等,對中國開展“301調查”,無疑會損害美國股民的利益。

2頁 當前為第 1[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