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雖然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發展,但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對于同樣想要爭奪發展主導權的中國政府和中國汽車工業而言,外國政府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中外政府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政策的異同,通過對比加深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規律的認識,更好地引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2008年9月以來,面對金融危機、油價高漲和日益嚴峻的節能減排壓力,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競爭的一個新焦點。在此過程中,電動汽車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代表。在企業的推動下,它也逐漸成為世界各主要汽車制造強國政府確定的戰略產業方向。
為了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繼續領先,德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國,一反常態,在2010年由中央政府直接出面,出臺了一系列全面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起世界普遍關注。我國也及時將新能源汽車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
雖然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發展,但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對于同樣想要爭奪發展主導權的中國政府和中國汽車工業而言,外國政府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中外政府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政策的異同,通過對比加深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規律的認識,更好地引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中外政策的異曲同工之處
總體而言,各國行動計劃的共同特點是政府直接介入,組織能源、交通、制造等多部門聯合推動,研發投入、產業布局、政策優惠多管齊下,促進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與燃料電池、智能電網等產業的交叉融合與綜合發展,打造新興戰略產業鏈。
發展新能源汽車紛紛列入國家戰略
近三年來,特別是在2010年,德國、美國、日本、英國等國,不約而同地動用行政手段,由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民間組織制定并出臺各自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政策。政策出臺之密集,前所未有;重視程度之高,亦前所未有。
2010年5月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德國政界、汽車企業、能源公司和科研機構的代表,在柏林共同啟動“國家電動汽車計劃”。默克爾直言不諱地說:“德國現在不發展電動汽車并使其盡快市場化,就會在不久的將來落后于人。”她認為,德國在傳統汽車方面有良好的基礎,今后應該爭取在電動汽車領域獲得領軍位置。
同樣是在2010年5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新一代汽車戰略2010”,為日本汽車業設定的總體戰略目標是“使日本發展成為新一代汽車的研發中心”。日本政府將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等定義為“新一代汽車”,并以國家的名義要求日本各汽車企業加大對“新一代汽車”的研發與生產投入。該戰略隨后就被納入日本的國家新一輪經濟發展計劃。
還是在2010年5月,成立不到一年的美國電動汽車聯盟,代表美國政府對美國電動汽車發展“路線圖”進行了修訂,倡導集各方之力,推動美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該聯盟公布了《發展電動汽車對美國宏觀經濟影響》研究報告,從國家戰略安全利益高度闡釋了發展電動汽車的重大意義。報告建議運用國家力量主導,充分發揮電動車聯盟內部各汽車公司、新能源公司、電子系統公司、物流運輸公司等的集成優勢,由點及面、由局部到整體推動電動汽車在美國的規模化運營。
2010年9月8日,中國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新能源汽車為國家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由工業與信息化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草案)(2011年~2020年)》也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對外征求意見,有可能在今年一季度出臺。
上述這些看似針對各國內部的政策,實則是各自具有世界視野的國際化產業戰略,其核心目標都指向了搶占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