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水資源,總量不平衡,而且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俗話說開源節流,江河水資源量是一定的,廢水回收利用卻是塊可以越做越大的蛋糕。可惜長期被人忽視。”17日上午,在水資源座談會上,浙江省政協委員、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沈琪芳,慷慨陳詞,力推自己的“中水”再利用這一建議。
每年180多億方水可再利用
為了“搶到”發言機會,沈琪芳委員特意穿了件紅色上衣。關于中水回收,其實去年她就曾提交過提案。
中水,是指各種排水經處理后,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可在生活、市政、環境等范圍內雜用的非飲用水。
“以2009年來說,我們全省共用水量213.5億立方米,包括生活用水24.9億立方米,生產用水168.7億立方米,城市環境用水19.8億立方米。”沈琪芳如數家珍。而除居民生活用水外,生產用水、城市環境用水,也就是180多億方用水都可用“中水”替代。
在沈琪芳委員看來,城市污水處理廠、單位自設污水廠和企業廢水處理站,以及河道蓄積的雨水,都是可作為中水回用的水源。
中水回收管網亟待建設
既然浙江缺水,中水來源又多,那又是為什么中水在目前并不那么受歡迎呢?
沈琪芳委員說,有兩點原因。一是對中水利用價值認識不夠,同時水價形成機制不合理,“只有當中水水價、地表水、地下水有一定的比價幅度,讓大家覺得中水有利可圖,才能促進中水推廣。”
其次,基礎設施不到位,直接影響了中水開發利用,“我們的城市地下現有自來水管網,有排污管,就是沒有中水回用的管網。”
中水回用應納入“十二五”規劃
因此,沈琪芳委員建議,要通過宣傳徹底改變“中水利用成本高、不干凈”的錯誤認識,科學制定中水回用的近、遠期規劃。她建議省政府將中水回用納入“十二五”規劃中,城市則把中水回用系統工程納入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通過多個系統的聯通,形成全市范圍的中水供應網絡。
另外,在中水回用的起步階段,政府應從政策方面予以扶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使用、誰付費”的原則,培育中水回用建設和運行市場,把中水設施由公益事業轉變為產業。
沈琪芳委員說,目前,溫州、臺州、寧波等市在城市化建設中,已同步設計了中水回用基礎建設項目,建成后中水可用作城市綠化、市政、環衛沖洗。這是建設節水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