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 有時,參加晚會時遲到未嘗不是件好事。2006年,當百思買入駐中國市場時,大型本土競爭對手的觸角已遍及全國,沃爾瑪王國更是占據了先入為主的有利地位,大型電腦城亦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興起,這種電腦城就像混亂而極度活躍的實體版eBay.
但是,百思買基于對市場的全面理解,采取了緩進的措施。正是仰仗此策略,他們在保持鮮明的百思買風格的前提下,在變化莫測的中國零售貿易市場上不斷穩步推進。
百思買在中國摒棄了自己的傳統零售方法。相反,它暫時將自有品牌擱置一邊,決定通過并購成長壯大。在進入中國市場5年后的今天,百思買才開始慢慢用自己的方式地向客戶和商戶展開攻勢。同時,該公司在中國學到的經驗,可能很快會應用于美國業務。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的一大優勢在于擁有知識淵博且公正不阿的銷售人員。無論客戶要買的是iPad、計算機產品還是冰箱或者電動摩托車,在這些銷售人員的幫助下,一籌莫展的客戶都能笑逐顏開,最終買到合意的電子產品。比如說,百思買很快將在加利福尼亞州開設一家電動汽車充電站,屆時公司還將派遣專業團隊到客戶家中提供安裝服務。
但是,中國消費者對于百思買模式卻并不買賬。并且,多數中國消費者也并不希望得到這類服務,至少眼下不需要。他們要么習慣于在雜亂又擁擠的夫妻店里采購電子產品,在那些地方,靠的是口碑;要么就直奔國美或蘇寧等大型零售商城,這些商城里遍布各類商販,每個柜臺里的商品都可謂琳瑯滿目。
唐思杰是百思買的亞洲區運營負責人。他介紹說,前不久,百思買在上海嘗試性地開設了一家美國風格的店鋪。“在我們的管理下,一切都井井有條。我們提供各類電飯煲和各類個人計算機。”他表示。但是,客戶還是偏愛舊的經營體系,那樣兒他們“可以從幾千種商品里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
“至為重要的是,我們認識到,在中國你無法一下子就完成徹底的轉變。相反,你得適應中國消費者的節奏。”他補充說。
其他外國零售商也無不是歷盡千辛萬苦之后才認識到這一點。家樂福(Carrefour)因能把握并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而聞名,它提供他們需要的一切,無論是新鮮的雞血還是幾乎活蹦亂跳的雞爪子。沃爾瑪進入中國伊始,曾抱持美國中心論,竭力強迫中國零售協會和供應商屈從于其觀念,并因此成為眾人的笑柄。星巴克(Starbucks)更是膽大包天,居然在北京故宮內開了家店,被指責“踐踏中國文化”.
但是,百思買始終秉承其前任首席信息官魏博(Bob Willett)的謹慎做法。魏博曾強調說:“如果我們對那些國際化的公司進行一番研究,并深入分析他們失敗的原因,就會發現,那是因為他們推進的速度過快。”
在中國,沒有哪家西方跨國公司比百思買更為深思熟慮,或者說推進得更慢了。盡管中國消費者擁有當今世界最強的購買力,但百思買迄今在這塊土地上只開設了8家自有品牌店。這8家店的零售總額如今已突破25億美元大關,并且仍然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
唐思杰表示,其目標仍然是不斷嘗試。百思買眼下正在江蘇五星電器公司推行真正的中國戰略。2006年,百思買斥資1.8億美元獲得了這家公司的控股權,并于2008年整個買下了這家公司。五星公司是中國第三大電子產品零售商,旗下有166家零售店,其發展策略是深入省內二三級城市,不斷壯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