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同第一熱電廠乏汽余熱利用示范項目”通過有關專家組評審,專家組認為這個示范項目的成功運行為我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企業節能減排提供了新的模式。
去年冬季,華電大同第一熱電廠利用清華大學基于吸收式換熱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新技術對電廠原有的熱電聯產機組進行改造,在不增加總的燃煤量和不減少發電量的前提下,使電廠的供熱能力提高了近50%,經過一個采暖期的運行數據檢測,節能減排效果非常明顯。
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謝云:在原來沒有利用這個技術之前,供熱面積只能達到360萬平方米,現在采用這個技術之后,在沒有增加煤炭供應量的情況下,供熱面積增加了200多萬平方米,這樣折算相當于一年節約了7.5萬噸標準煤。
對電廠來說,節約7.5萬噸標煤也意味著一年減少一半的二氧化硫、煙塵等污染物排放,與常規集中供熱技術相比,新技術對電廠各個環節產生的廢熱和余熱回收更加充分。
清華大學能源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付林:熱電廠沒有充分挖掘它的供熱潛力,也就是說它有一大部分的熱量通過冷卻塔排放走了,通過這個技術可以挖掘30%以上的供熱能力。
目前,我國北方城鎮采暖能耗占到建筑總能耗的40%,是建筑能耗的最大組成部分,解決采暖能耗也是當前建筑節能的重點課題。專家認為,目前能源供應緊張,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節能減排任務加大,大同集中供熱新技術的成功應用將對我國城鎮采暖節能減排起到示范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