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
抓住機遇,成就輝煌;逃避威脅,導致毀滅
從晉商的崛起和興盛,我們看到是他們抓住一次次歷史機遇,從春秋時期晉國的貿易鼓勵政策成為中國第一批商人;北宋年間的“折中制”,抓住鹽業放開銷售和流通渠道的機會,參與并擴大了鹽業貿易;明初實行的“開中制”,放開了鹽的銷售和運輸,晉商抓住了這個機遇,后又抓住了政府放開的鹽業生產的機會,晉商登上了歷史舞臺;明代中期,鹽業政策轉向“折色制”,開始了與北邊少數民族多元化的貿易;清代后,晉商抓住了兩次機會,一個是清統一中國后,清政府的邊疆政策和對外政策給晉商帶來了貿易機會,成就了“貨通天下”;另一個機遇是道光年間票號的產生,鑄就了晉商的輝煌。
而清朝末年,晉商的固步自封,未能充分認識市場競爭的嚴峻性和巨大的經營風險,且未采取正確的風險應對措施。就票號來說,沒有從封建錢莊的金融制度轉化成為現代銀行制度,票號的經營缺少了戰略層面的審視,缺少了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分析和趨勢的把握。
對現代企業的啟示很顯然,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戰略的審視,只有通過外部宏觀環境的分析、行業分析,把握行業發展的趨勢、競爭對手的競爭策略,抓住機會,通過明確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動態調整企業的競爭策略,達成企業長久的發展。
有效的制度,塑造成功的基因組織;有缺陷的制度,加劇組織的毀滅
晉商的成功很大程度得意于其制度建設。股份制度中的兩權分離,頂身股的激勵機制人才的選拔、培養、激勵和約束制度,在晉商的發展史上保留人才,激勵人員發揮最大的價值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內部防范風險的各種運營制度,有效理順內部的架構和流程,使得總號對分號的管理、各類業務的管理、財務的管理、資金的管理都落到了實處,有效防范了風險,極大降低了內部的敗德行為。
而具有缺陷的兩權分離制度,在知人善用基礎上的兩權分離,具有一定的缺陷,責權利的不對等,同時沒有有效的約束監督制度,歷史機遇面前,導致票號走向了最終的衰敗。
對于現代企業而言,完善的制度建設可以規避企業的固有風險,提升企業運作效率。當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是合理的、科學的,具有可操作性。當前眾多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都不缺少制度,但是能夠有效執行的很少,究其原因分為幾個方面:一是制度的管理,通常缺少統一的歸口管理部門,制度缺乏統一的規章制度管理思想,缺少制度分級分層管理體系、規章制度與業務發展相匹配的規劃計劃管理,有些制度尚處于各個部門自發建設管理階段,形成了各個部門各自把握制度管理原則的態勢,有可能造成制度管理的割裂;
二是制度的制定,由于各部門在制度管理和制度制定方面的“自發和無序”狀況,本位主意現象存在,因此存在制定的合理性和操作性不足,導致執行效果差或者無法執行;三是制度的執行環境,公司嚴格按照制度行事的環境有待加強,各級領導的以身作則是制度執行的關鍵;四是制度的執行,制度內容的不合理性造成執行的偏差,制度環境,按照制度行事的氛圍對制度的執行具有影響,制度執行的剛性不足,同時公司尚未建立起對制度執行情況周期性、有序的監督、評估和改進,至使制度的陳舊,更新慢,難于適應企業的變化,造成的執行不利。
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變成好人,一個不好制度可以讓好人變成壞人,這就是制度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積極的企業文化引領企業超越,封閉保守的文化促使其滅亡
晉商的誠信文化是其成功的根本基因,促使其走向輝煌的票號的誕生,也是得意于其傳承的“義利信”的誠信文化。在晉商的發展史上,誠信文化為其一次次的發展和輝煌奠定了基礎。對現代企業的啟示就是做商業要講商業道德,就是要講誠信,這也就是說你靠坑蒙拐騙能賺一時的錢,但是絕對做不成大企業,而晉商做得好,就是他們確實講誠信。“小富靠智,大富靠德”。
而傳統文化中的封閉和保守,也導致了晉商的衰敗。因此,如何塑造積極,與戰略發展想適應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研究課題,而同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步剔除與戰略發展不相符的消極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另一個課題。
通過基業常青企業的研究證明,制度強制人達到標準,文化引導人超越標準,文化培養了員工的自覺和自律,是企業發展的牽引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