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社浩
“小林,打個電話問問陳總,問一下三月份獎勵的事情怎么辦?方案已經提交一個禮拜了。”部門王經理直接告訴小林。
“為什么讓我打,自己為什么不打?我是個小兵,我直接打電話給陳總相當于跳級“,小林心中默念,一百個不愿意。但是,上司交代的任務,肯定要做。
小林直接撥通陳總手機,“嘀…嘀…嘀…”三聲之后…
“喂…”電話接通了,小林心中很緊張。
“陳總,您好,我是營運管理部小林,我有事向您請教,不是,不是,是匯報”,小林一緊張,把匯報說成了請教。
“你說吧”
“三月份的獎勵,王經理讓我問你一下,您批了嗎?”
“什么獎勵?”
“我也不清楚,是王經理讓我問的”,小林手中已經在冒汗了。
“是不是三月份優秀員工獎勵啊?”
“是吧,王經理剛剛也沒有告訴我清楚。”幸好陳總記起來了。
“哦,那個優秀獎勵評選標準有點問題”
“問題?什么問題啊?”小林急切的問到。
“我回去再給你講吧,這里還在見一個客戶。”
“好,好,您忙,陳總,再見”終于掛下了電話。小林長舒了一口氣。轉念一想:三月份優秀員工的獎勵到底該怎么辦?事情沒有解決啊。
想必很多職場人士都碰到過類似的事情,要給上司的上司(一般是高層領導)打電話或者請示報告。雖然企業現在是職位等級制,你只需要對上司匯報,但是有時候,往往會出現你要與領導的領導進行溝通匯報,而高層一般又不經常在辦公室,所以快捷溝通的方式就是打電話。
我想肯定有許多人像故事中的小林一樣,不敢與高層溝通,不敢打電話,害怕與高層溝通。為什么不敢打?原因不外乎以下:
1.自己看低了自己,像小林一樣,自己是個小兵,職位還是基層,職位低,無法與高層領導直接對話,怎么辦,把請示報告交上去,等。領導一旦出差幾日,報告就要推遲幾日。
2.自己職責范圍以外的,不屬于自己的工作,自己對交待的事情不清楚,心理有抵觸,不愿意多做事。
3.可能是會挨批評的事情,領導讓做的事情,自己看來,是棘手的事情,燙手的山芋,不是邀功請賞的事情,要不然怎么會輪到自己呢,別人早就去了。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自己拿著電話就猶豫,充滿膽怯,這電話到底打不打啊?打吧,怕領導忙,不理會自己,自己說不清;不打吧,是上司交待的任務。我敢打賭,如果這個時候不開始撥電話的話,那么這個電話十之八九不會打。
作者也碰到過這種事情,從膽怯到應付自如,從害怕到主動溝通,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贏得了領導的信任與支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現作者將做法與大家溝通,希望對職場人有所借鑒。
1.觀念,樹立正確的觀念。問題來了,就是挑戰,不能有鴕鳥心理,存心逃避。記住,挑戰就暗藏著機會,給高層打電話既是解決問題,也是推介自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機會,讓高層領導認識的機會,機會難得啊。所以,職場人需要將此觀念牢牢記住。
2.電話之前做好問題梳理,了解問題,明白自己打電話要解決那些問題,現在這些問題境況是什么,做一個通盤了解。一個比較實用的方法,把問題記下來,寫在一張紙上,如果是多個問題,做好一二三四標注,重要的先問,不重要的后咨詢。不能像故事中的小林一樣,任務布置下來,自己也不去做個了解,就急急忙忙打電話,這樣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3.在打電話的時候,一定要時時刻刻告訴自己,不能慌,不能急,一字一字說個清楚與明白,讓高層了解你所要表達的意圖。高層了解問題后,必會有所交代,這個時候,更加不能緊張。交待的事情要聽清楚,甚至自己不清楚,可以麻煩領導再說一遍,不急于掛電話,要聽清楚,問清楚,這樣做事情才不會因為沒有聽清楚而出現偏差。
4.事情都是可以預防的,也就是說,與高層溝通的事情,作為基層的你,一定要先知先覺,不能等到問題出現的時候,才去與高層溝通。而應該是你率先思考過,提出來,告訴領導,你的解決方法是什么。在這種情況下,是你主動打電話,而不是別人要求你打電話。這個時候,是你的機會,因為你已經幫助領導想事情,試問一下,高層領導都不愿意看到急急忙忙救火的局面發生,他們都希望下屬幫助自己分擔一些憂愁,一旦他可以找到這樣的人來幫助他,那么他也會給你更多的機會。
作為職場人,何時何地都要想著如何改善自己的工作,想辦法提高工作功率,改善工作方式,幫助領導未雨綢繆,你難道還怕沒有機會嗎?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電子郵件:fengshehao@126.com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