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省政府召開“十二五”滇池治理工作會議。會議提出,“十二五”是滇池治理的攻堅期和關鍵期,各級各部門要堅定信心,再接再厲,力爭滇池治理取得實質性突破,使湖體總體水質穩定達到V類,退出國家“三湖三河”重點污染治理名單。
省委副書記、省長秦光榮,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羅正富,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仇和出席會議并講話。副省長和段琪主持會議。
6日上午,出席會議的領導一行沿著剛剛建成的環湖公路,實地調研了環湖公路、環湖截污、湖濱生態建設及“四退三還”等滇池治理重點工作。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滇池治理實際完成投資171.77億元,是“十五”完成投資的7.7倍,是“九五”、“十五”總投資的3.6倍,滇池治理“十一五”規劃報告中的65個項目都已全面開工實施,完成57項,在建8項;補充報告的2個項目進展也很順利。目前,環湖截污4個層級的截污體系已基本形成,近100公里的環湖干(渠)管截污主體工程已基本閉合。沿著總長114公里的環湖公路行駛,遠眺滇池,不時可見河網交錯、蘆葦茂密、水鳥棲息、綠蔭圍繞的濕地生態景觀;站在岸邊,淺水處的局部區域竟能清晰見底,進入5月份并未看到成片的藍藻,驚訝而欣慰的表情寫在大家臉上。
調研過程中,秦光榮高興地說:“近年來,昆明市委、市政府及各相關部門把滇池治理工作擺在了更加突出位置,治理力度前所未有,提出了許多新思路、新舉措,不僅為昆明的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品位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更為國家在高原湖泊的治理探索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經驗。我們已經看到了滇池治理的曙光,只要高度重視,扎實工作,堅持不懈地抓下去,滇池完全可以治理好!”
下午,在聽取了昆明市、專家督導組和相關省級部門的匯報后,秦光榮指出,“十一五”是滇池治理力度最大、投入最多、成效最明顯的5年,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滇池水質快速惡化的趨勢得到遏制,水環境質量整體保持穩定,滇池湖體局部水域、主要入湖河道水體景觀及周邊環境明顯改善,流域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滇池已經從污染治理湖泊向生態恢復湖泊轉變,滇池治理已經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秦光榮強調,“十二五”是滇池治理的攻堅期和關鍵期,各級各部門要下更大的決心,拿出更大氣魄,堅定不移地推動滇池水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當前,要積極配合國家規劃編制組修改完善“十二五”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要明確“十二五”滇池治理的總體目標,即湖體總體水質穩定達到V類,實際工作中力爭湖體總體水質達到IV類,入湖河道水質力爭達到III類,各種綜合指標體系達到相應要求,爭取退出國家“三湖三河”重點污染治理名單。
要繼續推進環湖截污和交通、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與建設、入湖河道整治、生態清淤、外流與調水及節水6大工程的建設,解決好滇池水位變化、濕地建設、景觀設計、流域產業結構調整、面山生態修復、流域綜合治理等滇池治理中面臨的新問題,努力實現滇池治理由政府主導向全社會共同推進轉變、由外源治理為主向外源、內源綜合治理并重轉變,確保水污染綜合防治的成效。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開展好各項工作,爭取“十二五”滇池治理實現開門紅。重點要抓好4個方面的工作:一要抓緊推進“十二五”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修改完善和上報銜接工作;二要高度重視做好“十一五”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收尾的相關工作,加快推進在建的8個項目,確保年內6個、力爭8個全面完工,并發揮好已完工項目的作用;三要及早研究確定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的入湖方案及相關工作;四要盡快啟動實施一批“十二五”規劃項目,做好前期工作,為項目啟動實施創造條件。
秦光榮強調,在“十二五”規劃的組織實施過程中,要堅持過去好的經驗和做法,并根據新的情況和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強化組織、投入、監管、落實4個保障,確保滇池治理各階段目標任務順利實現。堅持省級統籌、昆明市為主體、省級各相關部門加強配合的組織保障,共同推進落實。要把破解資金難題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省級財政每年安排6億元補助資金,昆明市也要加大投入,確保“十二五”期間對滇池水污染防治的投入不低于“十一五”。省級各相關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繼續發揮好九湖督導組的作用,共同推動滇池治理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省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專家督導組組長牛紹堯出席會議并講話,督導組副組長高曉宇、省政府秘書長丁紹祥出席會議。 記者 謝煒(云南日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