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日本主要的稀土合金生產商昭和電工將提高其在中國的合資稀土冶煉與分離項目50%的產能至每年3000萬噸,而這或許預示著日本的稀土制造商們將加速向中國轉移。自2005年之后,中國的稀土產量便占世界稀土產量的95%,供應著全球97%以上的市場需求。然而,在這“輝煌”的背后,卻是令人心酸的稀土“白菜價”、惡劣的環境破壞及微薄的利潤。正是由于沒有嚴格的政府監管,嚴格的環保準入,在利潤的驅使下,各地稀土濫采濫挖現象相當嚴重,而為了獲得市場,各稀土開采商更是頻頻開打“價格戰”,而這種通過價格競爭獲得稀土出口微薄利潤的稀土“內戰”,造成了中國稀土資源的極度浪費。而求治中國的稀土之殤,“生硬”的行政稀土整合顯然是難以“湊效”的,應加強對中國稀土的立法,從提高稀土準入門檻、強化稀土環保投入、加強對稀土濫采濫挖的打擊及懲罰力度、收歸稀土冶煉與分離項目審批權、加快清理外資變相掠奪中國稀土資源的低端的稀土冶煉與分離項目,同時通過財稅政策鼓勵發展高端稀土新材料的研發與生產項目,重獎稀土新材料的研發等舉措,方是根治中國稀土之殤的“良方”。
日本稀土制造商加速向中國轉移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日本主要的稀土合金生產商昭和電工近期宣布,其中國合資企業的產量將提高50%至每年3000噸;日立金屬也開始考慮將釹磁鐵生產轉至中國與美國。
而此前也有媒體報道稱,澳大利亞稀土冶煉與分離制造商萊納斯公司原擬計劃在馬來西亞建設年產能2.2萬噸稀土氧化物項目,因環保問題引發馬來西亞爭議而被馬來西亞政府下令停建。
盡管此前美國最大的稀土供應商Molycorp公司曾于今年重啟關閉了多年的美國帕斯芒廷稀土礦山,并預計2012年可以達到年產2萬噸的產能。而其2009年中國實施更嚴格的稀土出口政策以來,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等稀土消費大國及稀土潛在儲量大國紛紛開始加大對稀土礦的勘探與開發,但是從目前來看,似乎只有美國可以在未來三年內形成較好的稀土礦產能。因此,針對此次日本主要的稀土制造商加大對中國稀土合金項目的投資,市場普遍認為,在2013年之前,除中國外料沒有其他國家會大幅供應稀土,因此昭和電工和日立金屬可能預示著科技制造商大批遷出日本的開端。
日本的稀土“戰略”
中國是目前世界已探明稀土儲量最為豐富的國家,中國的已探明稀土儲量曾一度占據世界已探明稀土儲量的70%,但是經過近30年的無序開采,中國的稀土儲量僅占目前世界已探明儲量的36%左右,儲量銳減。而與此同時,中國的稀土供應著全球97%以上的市場需求。中國的稀土價格曾經賤至“白菜價”,同時也給中國的稀土資源保護及稀土資源周邊環境構成了極大的負擔。
為了更好的保護中國的稀土資源,中國政府自2005年以來就采取稀土出口限制政策,只是當時并未得到很好的貫徹。
2009年中國政府宣布推進稀土整合并重申將嚴格執行稀土出口配額限制政策以來,中國的稀土出口配額連年削減。2009年稀土出口配額銳減至3.98萬噸,2010年再度削減四成至約3.1萬噸。2011年的稀土配額則與2010年基本持平。但到目前為止中國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稀土出口國,中國的稀土配額出口基本上仍能滿足世界上主要的稀土需求。
然而,中國的稀土配額限制出口政策仍招致了世界多國的反對與質疑,其中尤其以日本的聲音最為強烈。
曾在2009年末中國宣布推進稀土整合并重申將嚴格執行稀土出口配額限制政策以來,日本就首先“發難”,聯合美國、歐洲等多國,鼓吹中國“稀土武器論”,將稀土貿易問題復雜化、政治化、外交化,企圖以此施壓中國的稀土貿易政策,迫使中國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在中國不斷重申將堅持自主的稀土貿易政策之后,日本開始不得不去面對中國將減少稀土供應的事實,開始將稀土進口的目光投向了更多的地方。
2010年日本國會通過了應對“稀土危機”的追加財政預算案,總額達3369億日元(折合約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50億元),日本菅直人內閣同時做出決定重點事實追加約5.1萬億日元(折合約600億美元,4000億元人民幣)的稀土替代品開發計劃。與此同時開展針對蒙古國、哈薩克斯坦、越南、澳大利亞、印度等國的“稀土外交”,期望“打破”對中國稀土的“過度依賴”。
但是顯然,開始于2010年的“稀土外交”不可能給日本帶來現實的稀土供應,而規模龐大的稀土替代品開發也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面對最為現實的稀土消費需求,從中國進口稀土或是稀土合金仍是日本最現實的選擇。
然而面對中國“嚴格”的稀土出口配額限制政策,加大對中國的直接稀土進口顯然并不現實。但是在中國的稀土出口配額限制政策中,卻有著沒有限制稀土氧化物或是稀土合金出口的“漏洞”,而正是這個“漏洞”,給日本稀土制造商們加速向中國轉移,以合資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稀土氧化物或是稀土合金的冶煉與分離,并出口至日本。
而實際上,早在2002年10月24日,昭和電工與中國幾家企業共同投資建成了包頭昭和稀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除了日本控股的昭和稀土外,還有包頭天驕清美稀土拋光粉有限公司、包頭科日稀土材料有限公司等均有日本企業的身影。2007年1月,日本住友商事公司與擁有稀土出口配額的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公司合資,組建“贛州江鎢友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億余元,生產鎢粉、碳化鎢粉、碳化鎢合金粉。日本東芝株式會與江西鎢業集團合作,新上鎢錸絲、鎢釷絲生產線。
在2009年中國政府嚴格限制稀土出口后,這些中日合資的企業則更多的通過稀土氧化物或是稀土合金的方式出口中國的稀土資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