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2011年年會11月15日開幕,加拿大國際發展署署長、國合會執行副主席比格斯,世界經濟論壇執行主任、國合會副主席布蘭德出席會議并致辭。
比格斯表示,在世界各國應對金融危機、某種程度上減弱了對可持續發展關注程度的形勢下,中國解決環境和發展問題采取以人為本的戰略是值得肯定的。中國在"十一五"期間提出了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在"十二五"規劃中也對氮氧化物、溫室氣體等減排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扎實的行動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比格斯指出,中國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經濟地位,在全球環境事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明年的里約+20會議上,中國將向世界各地分享探索綠色轉型的經驗。
比格斯強調,經濟轉型和環境發展相互依賴、密不可分。在日益嚴峻的環境與發展問題面前,找到良好解決方案的時間越來越緊迫。過去5年間,中國采取了新的行動并讓世界感受到了新的思維方式,但中國依然面臨嚴峻的環境問題。
比格斯建議,中國應把重點放在系統問題的解決上,具體可關注3方面:一要創造出有利于綠色轉型的財政、經濟等政策體系;二要持續創新并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經濟轉型等方面提出改進方法;三是創造有助于環境和發展問題包容性解決途徑的有利機制。
比格斯提出,此次國合會的政策議題中有一個重要課題的回歸,即投資、貿易與環境的關系。這對中國境外投資和其他國家在中國的投資來說都是機遇,培養中國的綠色品牌、建立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對中國非常重要。
布蘭德在致辭中說,中國領導人已經認識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性,正在探索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布蘭德表示,國合會的宗旨是研究現實不只是為了知道未來,還要決定未來。國合會自成立以來一直提供多種咨詢服務,過去的重點是向中國介紹其他國家的經驗,關注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等議題,希望中國在這些方面成為世界的領路者。現在,國合會意識到中國要解決錯綜復雜的問題,還需要采取革新性的做法。
布蘭德還提出,可持續性的財富不只包括基礎設施、財政收入,還包括資源價值、環境服務以及人力資本。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將環保和人類的整體發展結合起來,將所有財富進行平衡、有效的管理。在今后10年,可能在生物科學、能源科學、計算機科學等方面出現新的研究成果,這對環境保護將會產生積極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忽視海洋等生態系統,它們的脆弱性遠超出我們想象,而我們應對這些風險的能力還很有限。如何找到合適的協調方法,也許全世界都可以從國合會的研究中汲取一些經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