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屆全國環保大會召開之際,國務院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對“十二五”環境保護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規劃顯示,“十二五”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其中,優先實施8項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開展一批環境基礎調查與試點示范,投資需求約1.5萬億元。
對此,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相關人士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環保“十二五”規劃的出臺,將在全社會范圍內掀起一場環保革命,促進產業技術的升級,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環保“十二五”出臺
據了解,近日出臺的環保“十二五”規劃在污水處理、大氣治理、固廢處理及環境監測四個方面做了重點布局。
污水處理方面,到2015年,全國新增城鎮污水管網約16萬公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200萬噸,基本實現所有縣和重點建制鎮具備污水處理能力,污水處理設施負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大氣污染治理方面,電力行業,單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含)的燃煤機組要全部加裝脫硝設施。固廢處理方面,到2015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所有縣具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環保“十二五”規劃重點加強了對于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的治理。一方面在火電行業實行“史上最嚴厲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繼續鞏固二氧化硫的治理成果同時強制執行火電行業脫硝;另一方面全面推進非電力行業脫硫脫硝,鋼鐵、水泥等行業將在“十二五”進行重點治理;另外重點地區PM2.5的監測進入監管范圍。
規劃具體提出,到2015年,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要比2010年降低8%,氨氮排放總量要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要下降8%,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要下降10%等。空氣環境質量評價范圍由113個重點城市增加到333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按照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均值測算,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以上的比例要達到80%以上,而2010年這個數字為72%。
“國家環保部新修訂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也將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不斷攀高的煤價已導致火電企業連年虧損,新標準之下的再改造無疑將使火電企業的日子更加難過。”上述人士如是說。
產業調整有進有退
業內人士認為,環保“十二五”規劃的出臺,對未來五年內國內的環保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于環保類上市公司來說,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公開資料顯示,受益于桑德環境(000826,股吧)在固廢處理方面具有優勢,桑德環境、龍源技術、碧水源、先河環保等環保類上市公司的未來增長空間很大;火電脫硝市場的龐大規模為龍源技術創造了很大的發展機遇;在大氣污染和儀器儀表行業,先河環保具有很大的優勢和成長潛力。
但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對媒體表示,新規劃的出臺也必然會吸引大量新的企業進入這一領域,使得行業內原有的企業加大并購和整合力度,造成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
盤雨宏認為,競爭的加劇對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競爭力的核心在于技術水平和運營水平。從環保產業來看,實現產業升級,逐步推動產業由裝備制造業向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轉變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這就要求上市公司必須順勢而為,逐步升級自身的業務,加大技術研究,推動業務轉型。
“規劃的推出意味著環保標準大幅提高,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和支出將會不斷增加。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行業中的企業都會因為環保成本的增加而不堪重負。”國內某火電企業相關人士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測算,現役7.07億千瓦火電機組中,約有94%、80%和90%的機組需分別進行除塵器、脫硫和脫硝改造,改造費用共約2000億~2500億元。
2011年年末,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確定了火電企業脫硝電價補貼標準暫按0.8分/千瓦時執行。盡管發電企業增加的達標成本,可以通過電價優惠政策獲得一定的補償,但該標準還是略低于在1.2~1.5分/千瓦時的市場預期,火電企業依然要自行消化一部分新上馬脫硝裝置的成本。
光大證券分析認為,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是未來五年環保行業的綱領性文件,文件出臺將加快環保行業發展的步伐,啟動行業投資,使行業發展更加有序。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出臺,對行業短期是利好,從中長期來看,環保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推手之一。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