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個獲國務院批準的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方案,《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實施將近一年。
湖南省是“有色金屬之鄉”,其重金屬污染嚴重。根據《長江中下游領域水污染規劃(2011-2015年)》顯示,汞、鎘、總鉻、鉛、砷等排放量分別占長江中下游排放總量的55%、81.1%、46.8%、77.6%和70.6%。
《方案》提出,涉重金屬企業數量和重金屬排放量比2008年減少50%。“重金屬的治理面臨諸多難題,比如關停淘汰、搬遷企業涉及到地方經濟發展、職工安置及補償等社會敏感問題,歷史遺留問題多,清潔生產及部分治理技術不成熟,投入太大及資金籌集困難等。”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對本報記者表示。
就資金籌集困難這一問題,潘碧靈建議,國家應提高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比例,應由目前的30%提高至60%或60%以上,并請求國家發改委比照產業類債券發行標準,允許發行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專項債券。
“推進速度太慢了”
《21世紀》:《方案》實施將近一年,進展如何?
潘碧靈:自2011年3月國務院批復《方案》以來,湖南省政府出臺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工作方案》、《湖南省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管理辦法》、《湖南省重金屬污染治理規劃實施考核辦法》,批準了“重金屬污染治理省級配套資金籌措方案”,每年將籌集省級配套資金4億元用于重金屬污染治理。
根據“保民生、控源頭、還舊賬、強監管”的防治路線,以及到2015年湘江流域涉重金屬企業和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均減少50%的目標,為改變有色、化工等涉重金屬行業“散、小、亂”的狀況,湖南省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湘江流域已淘汰關閉涉重金屬企業661家,啟動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83個,總投資達97.2億元,落實中央和省級重金屬污染治理資金18.369億元。
但是,我個人認為,推進的速度太慢了,還應當加快。
《21世紀》:《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哪些突出問題?
潘碧靈:目前重金屬污染治理面臨的主要問題有,重金屬治理項目涉及的項目不夠,比如建議垃圾場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土壤修復問題,再如關停淘汰、搬遷企業涉及到地方經濟發展、職工安置及補償等社會敏感問題,歷史遺留問題多,清潔生產及部分治理技術不成熟,投入太大及資金籌集困難等。
同時,重金屬監測監察的力度不夠,省市縣三級特別是縣的監測能力,以及企業在線監測能力都存在明顯不足的問題。
此外,重金屬治理的技術不夠,我們還有待進一步引進國外技術和研發自主產權的技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