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今日焦點 » 正文

中國向高耗能高污染亮紅牌 淘汰落后產能歷程艱辛

發布時間:2012年7月2日 來源:

隨著中國“十二五”規劃確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發展方針,過去依靠高耗能換取GDP增長的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當今發展的趨勢,大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綠色經濟....

  隨著中國“十二五”規劃確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發展方針,過去依靠高耗能換取GDP增長的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當今發展的趨勢,大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綠色經濟正逐漸取代造成嚴重污染、過剩落后的產業。為什么說不淘汰落后產能,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將難以為繼?在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哪些問題?我們又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替換落后產能,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回顧過去十年,相關領域專家為我們做出了解答。

  靠高能耗換GDP難以為繼

  問: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10年8月8日公布將逐步淘汰包括水泥、造紙、印染、焦炭、煉鐵、鐵合金、制革等18個工業行業2087家企業的落后產能。為什么我國要淘汰這些落后產能,如果繼續發展落后產能會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哪些負面影響?

  徐洪才: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GDP年均增長率超過了9%,現在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我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資源相對貧乏,人均資源占有量較低,完全依靠自有能源、資源儲備難以滿足經濟發展需求,每年必須大量從海外進口。未來十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國能源、資源的供求缺口還會進一步加大。因此,以往依靠高能耗換取GDP增長的方式將難以為繼,如果繼續發展落后產能,我國經濟高增長將不可持續,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也會受阻。

  陳劍:高污染、高排放雖然換來了一定程度的增長,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去年我國粗鋼產量7.3億噸,去年全球產鋼國排名從第二到第八加在一起都沒有中國一國生產得多,加上中國又是水泥使用大國,從這兩項需求看,中國仍然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推進過程中。另外,我國GDP總量去年占到全球接近10%,但是我們所消耗的鋼材、煤炭、水泥等多項指標都占了全球的40%以上。特別是能源、汽車、鋼鐵、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產業的加速發展,就使得中國成為“高碳經濟”的典型代表。一方面是能源消費人均占有量低,另一方面是能源利用率低,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中國現在經濟增長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而且主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都是依賴國際市場進口,例如去年鐵礦石進口量增至7.3億噸,原油進口增至2.5億噸,這對全球來說都是一個負擔,從國際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們也不能再這樣下去。

  梅新育:由于落后產能太大,一方面導致我國資源消費持續急劇增長,另一方面造成了重大污染。酸雨、赤潮、光化學煙霧……這些最初只是從《十萬個為什么》等青少年科普書籍上得知的詞匯,如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實。環境污染作為中國工業化最大副產品不僅在全國得到了一致公認,在全世界也頗為知名,以至于輿論哀嘆之余,無奈將詩圣杜甫的詩句“國破山河在”改成了“國在山河破”,某些地區的環境污染已對當地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

  GDP崇拜是最大阻力

  問:如此大規模淘汰落后產能,主要困難都有哪些?而淘汰產能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這是否又會影響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

  陳劍:雖然中央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是因為增長方式本身有它自己增長的慣性,也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同時又受到現行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及諸多要素的影響。雖然我們提出了要轉變,但是目前看來這種轉變仍然是困難重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最大阻力仍然是對GDP的崇拜以及不科學的政績觀。從深層次原因分析,則與政府職能沒有得到很好轉變密切相關,政府不能完成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要想轉變增長方式是十分困難的。

  梅新育:新產業從哪里引進,對落后產能的搬遷、改造等的資金投入從哪里來,淘汰落后產能后的相關人員怎么安置,這都是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落后產能從業者,達到了一定地位,如果換了新產業新企業,他已有的地位可能沒有了,而在新職位上也沒有優勢,當事方就會有所抵觸,所以在一些地方會受到這方面的阻礙。

  徐洪才:大規模地淘汰落后產能不會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較大負面影響。關鍵是要把淘汰落后產能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及技術改造結合起來,通過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和應用先進技術,顯著降低能源、資源消耗;而不是簡單地“關、停、并、轉”。在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可能會損害一些部門和地方經濟利益,但是局部利益必須服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

  降低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

  問: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引進哪些技術來替換落后產能?產業布局經過此次調整后,將給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帶來哪些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

  徐洪才:調整產業結構是淘汰落后產能的重要手段。首先是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包括: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例如,新能源汽車,未來二十年可能是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引導潮流,我國應該在這一領域爭取領先地位。又如,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陽能,我國企業已經積極開發其技術和產品,地方政府和財政部態度都非常積極。其次,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再次,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現在我國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正在喪失,因此,必須走創新型國家道路,通過創新帶動經濟潛力的發揮。企業應該成為創新主體,特別是要改進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考核機制,增強其創新動力。

  陳劍:轉變發展方式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調整所有制的結構,調整所有制結構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大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壟斷企業必須退出一般性競爭領域。應擴大對民有企業的開放領域、降低準入門檻、降低對民有企業過高的賦稅,等等。淘汰落后產能不僅將降低能耗,提升環境質量和整個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還會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梅新育: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我們正在建設新興產業、以先進清潔生產工藝替代老舊高污染生產工藝,兩方面同時推進。因此,在實踐中大規模淘汰落后產能的地區基本上沒有發生財政危機。相反,通過騰籠換鳥,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